爱你小说
会员书架
爱你小说 >历史军事 >明月如霜:全3册 > 进退两难(6)

进退两难(6)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江南的大户人家,若生女婴,会在家中天井栽香樟树一棵。女儿到了待嫁春秋,香樟树也长成,媒婆在院外只要看到此树,知该家有待嫁女人,便来提亲。女儿出嫁,家人要将树砍掉,做成两个大箱子,放入丝绸作为嫁奁,取“两厢厮守”之意。

如她这般能随心所欲出门的官家淑女,实乃少数。借使传到宫里去,也不知是不是能以“不安于室”为由,让上面收回成命。

红豆撒娇地吐了吐舌头,“奴婢也是担忧呢,实在蜜斯内心也是担忧的吧?”

这四个字用来宽她爹的心尚可,却难以劝说她本身。究竟证明,拖得越久,事情常常就越难以清算。朱明月几近是在第二日,就登门去拜访姚广孝,可姚广孝不在。不在皇上犒赏的府邸,也不在庙中,扣问当值的几个僧官,却道是不知云游出城到那边了。

“实在那金尚书与老爷是旧识吧,蜜斯曾说过,算是共患过存亡的,还能害我们国公府不成?”红豆一边咂着嘴,一边像是自我安抚道。

“不放心的是你,说没事的也是你。”朱明月嗔了她一眼。

建文元年蒲月,逢太祖爷忌辰,在北平戍边的燕王称病未出,同时调派三个儿子来京祭奠。当时的建文帝已经故意削藩,欲将三人扣押为质子,是她与黄子澄阐述了“打草惊蛇”的谏言,堪堪让皇上窜改主张,将燕王独一的三个血脉放回了北平藩邸。

坐在茶馆的二楼雅室,凭栏远眺,整条街巷都映入眼底。还能瞥见隔着一道河岸的秦淮烟影,几艘画舫;间或另有效花灯彩锦装潢的官船,摇桨声声,在河面上泛动开一道道金灿灿的波纹。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此时恰好到了江南最美的时节。

朱明月望着爹爹鼓励的眼神,倒是叹然地点头,“倘若只是介于出身,便好了呢。”

春日里的柳絮软绵绵的,飞扬如雪。

因而红豆整天坐在南厢的花架下,望着那香樟树发楞,又欢乐又等候地设想着,有朝一日伴随蜜斯出嫁的景象。

事缓则圆。

“爹爹,”朱明月咬了咬唇,“方才那寺人的话,清楚是诳语。”

可就在随后的一日,未等雕镂匠人来瞧木头,宫内里就来了人――

“甚么?”

“主子今个儿来也是跟国公爷讨个筹议,不算是正式下婚旨。大皇子和二皇子都对蜜斯一见倾慕、二见难忘,故此求到了皇后殿下跟前。殿下说,一家女人也没法嫁两家不是。国公爷便是好好想想。殿下还说,等想明白了,过几日再进宫去复旨也不迟。”

“既是不肯意,干脆过几日爹进宫去,当着中宫殿下的面将这事儿推了!”

初四日,改北平府为顺天府,北平行太仆寺为北京行太仆寺。行都督府设置摆布都督,都督同知、佥事无定员。刑部设置尚书两人,侍郎四人,六曹吏户礼兵刑工郎中、员外郎、主事各一人;

几近是倾尽朝野高低之力,统统与之相干、无关的人都被委以呼应的职责。

而朱能对此事仍抱有幸运心机,一向到厥后,金忠的上门。

或许,是见过的。

十五岁是女孩儿家的及笄之年,过完年节,又过了生辰,朱明月刚好十四了,已近待嫁之龄。早前朱能几近将应天府中统统试婚的佳婿人选都看了个遍,没推测早有人替他物色全面,还是原北营中最为亲厚的一个同僚。

应天府的夏季在几场凉雨中,上空的阴霾就垂垂被阳光遣散了。当初春乍暖还寒的风吹起,桃李芳香,海棠春睡,街巷中到处纷飞起或白或粉的花瓣。

由徐皇后所生的皇子有三,在族谱中占“高”字辈,原藩邸世子大皇子炽、二皇子煦、三皇子燧――三位皇子是眼下皇室中全数的血脉,均属远亲。特别是朱高炽,早在藩邸时就已有世子嫔,其他两位也有了偏室,此次的纳妃与现在庙堂上正在停止着的各种政事比起来,仿佛不算大事。然召命到了朝中,却引发了不小的颠簸。

朱能见她面有郁色,谨慎翼翼地问了句――“不肯意?”

一见倾慕、二见难忘?那两位皇子底子连她的面都没看过!

就在群臣焦头烂额筹办之时,都城中,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冲淡了那股严峻而慌乱的氛围――皇后要给几位皇子纳妃。

那里是两家,清楚都是皇室。一个是皇室的嫡宗子,一个则是能征善战、军功彪炳的二皇子,同求一女,仿佛是天大的福祉来临到了成国公府。朱能却感觉有些六神无主,连手心都沁出汗来。

“那是皇家的意义,哪能那么等闲推却的。”

“这是绝对不成能的!”朱明月按捺下满腔的骇怪和思疑,直到那老寺人揣着朱能打赏的银子走远了,才从屏风前面出来。

朱能瞪起眼睛:“爹是个粗人,也晓得这婚事讲究个‘你情我愿’。若你不想嫁,皇子如何了?爹就算是拿着拐杖,也敢跟他们拼老命!”

拉着女儿的手,年老的将军端倪间尽是心疼,“再说家世之见,其别人或许要自惭形秽,你却大可不必担忧。国公府的身价,足以撑得起你这个小小的皇子妃。”

一家女,两家求……

可没有人晓得当时的御前女官,就是朱家的令媛。他们底子不成能对她有任何印象。

宫内里正筹办着给几位皇子选秀,就在这个时候俄然有寺人上门来提亲,还是奉旨于母范天下的皇后殿下。且不说此事古怪,真成心“求”她的话,宫门深深,岂是“嫁娶”二字这么简朴,可这些话没法跟爹爹说。

那老寺人觉得他是欢畅的,又笑眯眯地叮嘱了几句。等跨出门槛,朱能才想起叮咛下人从速包个丰富的红包给人家。

两箱丝绸,两厢厮守。

朱明月悄悄点头。

初九,遣命户部郭资、刑部雒佥为北京刑部尚书……

初九日,就有官媒上门来采取、问名,紧接着在初旬日今后,更有很多官员亲身来提亲。一时候,城南府邸的门槛都要被踏破了。朱能喜滋滋地瞧着摆在桌案上的画像,清一色的青年才俊、高门后辈,信手凭挑。

朱能不晓得她千回百转的心机,连声欣喜道:“即便是天家的男人,咱也不算是攀附。好歹你爹是赫赫驰名的功臣,现在也分封了国公。”

初八日,成国公要择半子的动静,被放了出去。

提亲?

朱明月抿起唇瓣,古来婚事,不是“父母之命,媒人之言”吗。面前黑瘦的男人一脸胡茬,却满脸当真、满脸心疼。少女破涕为笑,不由得点了点头,道:“方才那公公也说了,皇后殿下只是让人传话、打个筹议。那我们就且容几日。事缓则圆。”

此次朱明月没在屏风前面藏着,因为底子不消听。兵部尚书金忠是特地为大皇子朱高炽来提亲的。若现在门外有端茶倒水的丫环颠末,或许还能从这一个掌管着兵部、一个是刑部尚书的两位老将军口中,模糊听到“婚配”“立储”“嫡庶”之类的言辞。

朱能也是半晌都没缓过神来,瞧见女儿一脸的莫名和惊奇,仓猝安抚道:“别慌,别慌……几位皇子纳妃的事,是早就定下来了。求到我们府上,怕只是应个景儿。”

实在那些文臣、旧臣说得不无事理,迁都一事破钞庞大,劳民伤财,有损社稷……这些话,一句一句重重地敲击在每小我的心头。或许要用很多年,无数的人力、物力。但是迁都以守国门,皇上作为后盾,被委以重担的官员们,既有压力又充满了信心。

因而朱明月带着红豆出了府,来到城西的一处茶馆躲安逸。

城西的这一处府邸原是荒废的,搬出去不到整年,没有樟树可供采伐。朱能上了心,上面就有功德儿的官员不知从那边砍了棵香樟返来,断了根,倒是整棵,亲身送到国公府来。朱能便命人将其放倒在南厢的院子内里,就等着女儿出嫁那日做樟木箱子用。

方才那老寺人的话犹言在耳――

“之前那几位朝中官吏过府,都是为了蜜斯的婚事。现在留下老爷一个,对付得过来吗?”红豆摆开瓷杯,给她倒了一盏茶。

此时,皇上尚未立储君。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