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刘裕代晋
刘裕对继母极其孝敬,固然他已经五十七岁,每日晨起第一件事都是前去宣训宫向萧文寿存候。
司马茂英得知父皇被逼禅位,被刘裕迁到秣陵(应当在建康城南不远)居住,固然正朔、车驾、衣服等仍依晋朝规格,但却派兵看管,底子没有自在。
纪南城有兵马一万四千,当阳有兵马八千,枝江、旍阳有兵马一万四千,王镇恶麾下有一万二千兵马,相互之间照应,能够阻断宋军北上之路。
萧文寿有些难堪,道:“德舆把扬州刺史授给义真,你身为长辈与他相争恐怕不当。”
谢晦见徐广绝望,很不欢畅隧道:“徐公,宋王代晋而立,你如此伤悲,但是有点过分了。”
萧文寿意动,点头承诺替儿子说项。
萧文寿把刘道怜求任扬州刺史之事奉告刘裕,刘裕面有难色,萧文寿道:“义真不过十几岁的小孩,道怜固然恶劣,比叛逆真总要强上几分吧。”
当年刘裕存亡身故,父亲刘翘继娶萧文寿为妻,萧文寿对刘裕视如己出,经心抚养。厥后萧文寿又与刘翘生下刘道规和刘道怜,但不久刘翘病逝,家道贫苦。
加封司空刘道怜为太尉、长沙王;追封故司徒刘道规为临川王,尚书右仆射徐羡之加授镇军将军,右卫将军谢晦为中领军,领军将军檀道济为护军将军等等,又追赠刘穆之为南康郡公。
刘道怜脾气贪鄙,看上扬州富庶,实在是想趁机捞上一把。
刘裕即位便封了刘道怜做太尉,授爵长沙王,但是刘道怜却以为没有实权,入宫求见太后,想请萧太后在刘裕面前替他美言,让他接任扬州刺史。
当初杨安玄一心想着占据江陵城,将长江拦腰斩断,先安闲清算宁益,再发兵南下篡夺湘、江、豫,最后介入建康,看来本身还是藐视了刘裕,藐视了以北府军为班底的宋师。
刘裕篡位立宋国的动静传到平城,拓跋嗣松了一口气,看来崔浩说得很对,天呈异象并非针对本身,命人犒赏崔浩布帛、酒水,然后兴冲冲地带着侍从往东巡游。
四月二日,杨安玄分开纪南城,回返襄阳。数今后,刘裕得知杨安玄分开的动静,暗松了口气,谢晦等人无不面露忧色。
农耕季候到来,刘裕治下贫乏农田劳力,杨安玄聚兵和青壮役伕超越二十万,一样会影响耕耘,杨安玄通过辛何命令,让郡军、官吏都下田帮着农夫劳作。
谢晦被徐广说得哑口无言,心中暗恨不已。
刘裕推让,回返王府。
宋国治下因为缺粮物价飞涨,刘裕下旨各县官府劝课农耕,减少棉田莳植,但是在棉布庞大的利润引诱下,收益甚微,那些旧门阀更是对新朝的旨意阳奉阴违。宋国,因为杨安玄的存在,从一开端起就走向下坡路。
晚间杨安玄回宅,司马茂英哭拜于地,请杨安玄救她的父母。
到府中,刘裕换上十二旒冠冕,朱丝为缨,着“衮服”,绛色纱袍,绘绣的十二种纹饰,接管群臣朝贺。
徐广凄然道:“你是宋国佐命功臣,老夫是晋朝遗老,悲欢之事,固不不异。”
圣旨抄于红纸之上,刘裕看着圣旨喜形于色,思路飘飞,想起旧事,当年砍柴种地,还被刁逵绑在树上鞭打,几曾推测本身有一天会即位为帝。
使者携圣旨来到襄阳,杨安玄扯碎圣旨,宣称与刘裕不共戴天,仍奉司马德文为晋天子,不承认宋朝。
鲁轨亦道:“刘裕垂老迈矣,一心想着早日篡位即位,已无进取之心。主公春秋正盛,无妨先平灭秦夏,积储力量,待刘裕身故再发兵讨伐,事半功倍也。”
纪南城难下,刘裕为防雍军攻打江陵,命人在纪南和江陵之间筑起三道长围,阻断雍军南下打击的门路。
六月旬日,天子司马德文升坐太极殿,与宋王刘裕商讨禅让之事。
司马德文道:“桓玄之时,天命已改,重为刘公所延,将二十载。本日禅让,本所甘心。”
杨安玄想到梁州刺史索邈,此次刘裕大封功臣却把他健忘了,看来把这位旧将抛在了脑后。也不怪刘裕,索邈来梁州任刺史已有七年了,被困在汉中城中毫无作为,本身数次相请,索邈都回绝。
本身筹算对西北用兵,索邈是敦煌人,对西北地理非常体味,若肯为本身效命,攻秦灭凉大有裨益。刘裕即位,杨安玄和刘裕之间再无转圜之地,索邈再不识机,杨安玄便不筹算再留别性命。
刘道怜见刘裕不肯封本身为扬州刺史,只得悻悻分开建康回返京口。
刘道怜道:“义真不过是个十三岁的娃儿,他晓得如何管理扬州,孩儿我必定能替兄长关照好扬州。”
封赏以后,刘裕颁布了连续串的新政,减轻税赋,鼓励农耕,赦免犯人,宽赦连坐之人,派遣流亡之民等等一系列仁政。
刘裕恭声道:“扬州重镇,不成轻授于人。正因为义真年幼,扬州事件才可尽操于朕手,如果道怜做刺史,朕反而不好插手。”
连续多日,紧急时城中便投掷火药,宋军伤亡不小,刘裕不知城中储存着多少火药,只得悻悻回转江陵。
宣训宫,太尉、长沙王刘道怜来见母亲萧文寿。刘裕即位,封继母萧文寿为太后,祠部尚书蔡廓出言反对,以为刘裕生母为太后,继母萧文寿应为太妃。
正在这时,朝廷寄来圣旨,天子召宋王入京辅政,徐羡之等人暗中来信称禅位的机会已到,请刘裕早日进京。
杨安玄与诸将商讨,高长庆称要想破江陵,必先剪除其两翼竟陵和夷陵,再调海军隔断长江南岸,如许江陵成为孤城后才有机遇围困。
杨安玄让杨愔扶起司马茂英,安抚道:“刘裕篡位,人神共愤,愚与其不共戴天。儿妇放心,愚定会保全天子性命,已暗中派人前去。”
趁着杨安玄分开,刘裕率军攻打纪南城。纪南城离江陵仅十里,如同一把利刃悬在头顶,但是鲁轨闭城不战,宋军攻城时城上投下火药,焚着攻城车和云梯。
六月十四日,于南郊设坛,祭告六合。礼毕,刘裕乘法驾前去建康宫,至太极殿升座,接管文武百官朝拜,正式即位为帝,国号为宋,改元熙二年为永初元年。
半个时候后,侍中傅亮捧天子亲笔所书的禅位圣旨至,“夫天造草昧,树之司牧……予其退位别宫,归禅于宋,一依唐虞、汉魏故事。”
二十几岁的萧文寿拉扯三个孩子,有吃食先让与刘裕,刘裕看在眼中、记在心头,对萧文寿亦非常孝敬,主动种田砍柴,照顾两个年幼的弟弟,兄弟三人固然同父异母,却豪情深厚。
六月八日,刘裕回返建康,徐羡之率文武诸臣到朱雀门外驱逐。刘裕乘金根车,用天子旗号,指导礼节一如天子,在鼓乐声中回返宋王府。
杨安玄持续道:“纪南城就在江陵不远,象齿要谨慎宋军来攻,高公可命人在当阳和纪南之间多多构筑堡垒,包管粮道通畅。愚会命人将新造的火药及时送来,有火药互助守城不难。”
封晋帝司马德文为零陵王,经一郡之赋,依二王三恪之礼,可用天子旗号,乘五时副车,行晋正朔,六合礼乐轨制皆用晋典。上书不称表,天子答复不称诏等等。
然后便是对前朝的爵位降等,把始兴公、庐陵公、始安公、长沙公、康乐公降为县公和县侯,这五公别离对应王导、谢安、温峤、陶侃、谢玄,保全他们的祭奠香火,而晋朝所授的爵位尽皆降等。
一年多的战役,夷道得而复失,篡夺纪南城,竟陵城和汉江之上两军分庭抗礼,坞寨小胜一场,林林总总大小战事产生了三十余场,雍军虽占着些许上风,但要篡夺江陵城还遥遥无期。
高长庆道:“宋军气力犹在,主公不必急在一时。可命朱超石多造龙骨战舰,先取宁益,然后顺江而下,届时主公可仿效王濬顺江而下直指建康。”
江陵背倚长江,与竟陵、公安、夷道等联络,南岸有夷道、江安等城的支撑,刘裕亲身坐镇江陵,宋军兵马战力不弱于雍军,要想破城很难。
刘裕比料想中早一年即位为帝,看来汗青因本身的呈现产生了窜改,杨安玄不晓得刘裕还能活多久,不过趁着刘裕清算内政之机,本身要先行安定西北之敌,西秦和夏国不能再留了。
将士思归的情感一样呈现在雍军身上,从客岁司马楚之策动守势算起,江陵战事已经超越了一年。
接着刘裕追封其父为孝穆天子,生母为穆皇后,尊继母萧文寿为皇太后,立刘义符为太子,皇后则授给亡妻臧爱亲。
除太子刘义符外,加封次子刘义真为庐陵王,三子刘义陵为好都王,四子刘义康为彭城王,五子刘义恭为江夏王,六子刘义宣为南郡王,七子刘义季为衡阳王。
“高公和象齿说得有理,愚不该轻视刘裕。”杨安玄恳声道:“愚筹算回返襄阳,纪南城交由象齿驻守,高公驻过当阳城,让张锋驻守枝江,王镇恶退守章山,与钱磊一道扼守汉江,待江州战舰造好,再来篡夺江陵。”
六月十一日,司马德文出宫,回返琅琊王府,文武百官叩拜告别。多数人想着前去新皇那边献媚奉迎,唯有秘书监徐广痛哭流涕,哀思万分。徐广,故中书侍郎徐邈之弟,徐浩之叔也。
摆在刘裕面前最大的困难便是雍公杨安玄,刘裕派使臣给襄阳杨安玄下诏,若杨安玄肯归顺朝廷,授其雍王之爵,让杨安玄镇守长安城,为北疆之主。
刘裕义正言辞隧道:“养恩大过生恩,朕视萧氏为母,尊为太后理所该当。”
一朝天子一朝臣,徐羡之、谢晦、傅亮等近臣尽皆册封提等,喜气洋洋;晋室旧臣册封尽皆减等,个个抱恨在心。
东堂朝议,刘裕加封长沙王刘道怜,领侍中,持节,任徐兖刺史,命其坐镇京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