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会员书架
爱看小说 >游戏竞技 >上品寒士1 > 一、白苎舞和挽歌

一、白苎舞和挽歌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荷花灯远去,却闻挽歌声自远处而来,有缥缈优美的女声歌道:

酒过三巡,桓温意兴颇豪,携杜子恭之手至南阙下,望姑孰溪如匹练,万顷良田一望无边,桓温乃缓缓问:“杜道首能知人贵贱,士庶共仰,请杜道首试为温言禄位,当至何境地焉?”

谢道韫问:“子重思乡了?”

杜子恭能知人贵贱,福禄寿言之应验如神,陈操之从速道:“杜师此言切勿对别人讲,不然,非操之之福。”

这一刻,乖戾荒悖的李静姝有了一种游离于她仙颜以外的凄绝之美。

杜子恭浅笑道:“这个不必叮咛,杜某并非饶舌之人。”

小婵道:“本日是七月十五盂兰盆节,我家老主母活着时信佛,以是我家小郎君要为老主母诵经放灯。”

杜子恭听歌词气象雍容华贵,似是帝王所作,不敢妄猜,说道:“贫道愚笨,不知那个作得此歌。”

陈操之浅笑道:“这有甚么不成以,我先行,请英台兄随厥后便是,出南门往西逆流而行。”

陈郡谢氏亦是天师道信众,只是不如王羲之父子那般崇信痴迷罢了,并且佛教的盂兰盆节此时髦未在汉地风行,以是谢道韫、谢玄姊弟并不明白陈操之放灯的原因,看着来德敲击火刀扑灭火绒,然后将三盏荷花灯点亮——

陈操之望着天涯圆月说道:“但愿人悠长,千里共婵娟。”

二十余名舞伎,梳高髻、戴花钗、身穿质如轻云色如银的白苎舞裙,在亭下翩翩起摆,大袖轻举时仿佛白鹄遨游,腰肢款摆如弱柳临风,步态轻巧,明眸善睐,歌曰:

杜子恭背心盗汗,心道:“哀帝致丧未过百日,汝却抚玩宫廷歌舞,汝官至大司马、假黄钺、都督中外军事,天子以下,一人罢了,却还问禄位至何境地?莫非要我言汝有帝王之命乎?久后事泄,我族灭矣。”

桓温不悦。

隆和元年七月十五中元节,这日上午辰时,大司马桓温在白苎山三官庙主持祭典,祭奠跟随他伐蜀和两次北伐阵亡将士的英魂,这一日军府还会赐赉那些阵亡将士家属以钱帛抚恤,桓温治军并不峻厉,但能得将士效命,还在于其长于安抚民气,桓温深知军权的首要,朝廷几次征召他入朝辅政,他都推让不去。

陈操之道:“逸少私有言‘当以乐死’,观其平生,游笔笔墨、纵情山川,养心适志,当称得乐死也。”

陈操之与冉盛皆未骑马,跟在来震驾的牛车边步行,在暮色下出了姑孰城南门,沿溪南岸往西行了4、五里,到地旷人稀处,谢道韫、谢玄姊弟随后也到了。

嘉肴设不御,旨酒盈觞杯。

桓温笑道:“此明帝所作白苎舞风雅歌也。”

陈操之谦逊道:“浮浪浮名,让杜师见笑了。”

三年前谢道韫在陈家坞那一夜,曾听陈操之为其母吹奏这两支曲子,印象极深,因陈母李氏而想起本身早逝的母亲王氏和父亲谢奕,不由泪光荧然,望着那三盏随流摇摆的荷花灯,渐离渐远——

这是阮籍之父、建安七子之一阮瑀写的《七哀诗》,是传播甚广的挽歌,晋人最正视挽歌,不但丧葬时唱,饮宴集会时也唱,袁耽之弟袁崧每出游,常令摆布歌挽歌而行,闻者流涕,与刘伶携酒出游、死便埋我比拟,唱挽歌更有晋人独具的那种悲怆之美。

一轮圆月升起在东边天涯,巨大而昏黄,远山近树,朦昏黄胧,初秋的晚风微凉。

良时忽一过,身材为土灰。

行到近处,陈操之等人看清那白衣女子便是李静姝,李静姝白裙窈窕,且行且歌,歌声凄婉幽咽,旁若无人地从陈操之等人身侧走过。

杜子恭安闲看桓温面貌,猬须紫眸,实异相也,说道:“明公勋格宇宙,位极人臣。”

冥冥地府室,漫冗长夜台。

杜子恭从扬州溯江而上,在建康盘桓了数日,再由水路来姑孰,见到陈操之,杜子恭含笑顿首道:“操之小友,入都半载,名传大江南北,忝为同亲,杜某与有荣焉。”杜子恭在扬州,对陈操之在建康诸事知之甚悉,桓温对陈操之的倚重亦被南北士族热议。

谢道韫黯然道:“上月在建康,闻得逸少公病重,我与子重随郗侍郎去看望,逸少公不肯见外人。”

用罢晚餐,陈操之带着冉盛、来震、来德、小婵和黄小统,出门往城南而去,邻舍的柳絮瞥见,问:“小婵姐姐,你们去那里,为何不叫上我家榭郎君?”

杜子恭道:“杜某阅人多矣,如操之命格之贵者,年青一辈,殆所未见。”

前一日,钱唐天师道道首杜炅杜子恭应桓温之邀前来姑孰主持中元节的地官帝君诞辰大典,因陈操之与杜子恭是钱唐同亲,桓温便命陈操之去江口船埠驱逐杜子恭,杜子恭仲春间从钱唐来到东安郡丰安县其婿孙泰处,随后应扬州内史王劭之邀赴广陵开设道馆,深受信众敬佩。

桓温笑道:“杜道首不必拘礼,白苎歌舞,劝农桑也,帝王与民同乐。”

陈操之道:“是很想家,想嫂子和两个侄儿侄女,想已故的父母和兄长,本日特制三盏荷花灯,流水放灯,遥寄哀思。”

这日傍晚,陈操之在书房里用黄麻纸誊写西晋高僧竺法护所译的《佛说盂兰盆经》,来德按陈操之所画的形状制了三盏荷花灯,筹办盂兰盆节放灯。

白苎山在姑孰城东北方五里处,山彼苍松万株、郁郁葱葱,山四周则遍植苎麻,苎麻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收割后缩根地中,次年春日再生,不需求每年栽种,姑孰苎麻驰名江左,织成的最上品麻布颠末浆捣制后邃密嫩白,仿佛少女肌肤,陆葳蕤为陈操之缝制的四套夏衫所用布料就是姑孰苎麻,入秋以后,姑孰溪两岸,千户捣衣声,静夜中更是声传十里——

四望亭名虽为亭,比平常六角亭大了十倍不足,四周敞开,可供百十人观景宴集,但见白苎诸峰,万松萧萧,冷风忽至,清爽恼人。

身尽力量索,精魂靡所能。

杜子恭传闻这是晋明帝司马绍作的歌,寂然端坐,恭敬视听。

1、白苎舞和挽歌

谢玄道:“子重,我刚才接到都中来信,逸少公于本月初九日仙逝了。”

祭奠大典以后,桓温与杜子恭、桓石虔、周楚、袁宏、谢玄、陈操之、谢道韫诸人出三官庙至四望亭抚玩白苎舞。

桓温引杜子恭与他同席,观白苎舞、斩白苎歌,顾而乐之,问杜子恭道:“杜道首可知此歌那个所作?”

“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生一去何时归”,是啊,人生一去何时归——

“丁年难再遇,繁华不重来。

陈操之立在溪畔诵念《佛说盂兰盆经》一遍,然后将三盏荷花灯放在姑孰溪流上,然后在河岸跟着那三盏荷花灯往江口方向行去,陈操之取柯亭笛,吹奏母亲生前最爱听的《忆故交》和《青莲曲》。

“在心曰志发言诗,声成于文被管丝。手舞足蹈欣泰时,移风易俗王化基。琴角挥韵白云舒,《箫韶》协音神凤来,拊击和节咏在初,章曲乍毕情有馀。文同轨一品德行,国靖民和礼胜利。四县庭响美勋英,八列陛唱朱紫声。舞饰丽华乐容工,罗裳映日袂随风。金翠列辉蕙麝丰,淑姿秀体允帝衷——”

陈操之、谢道韫、谢玄诸人都立足不前,静听那凄美幽绝的挽歌声由远及近,只见扑灭烧光中,一群人缓缓行来,人群中一个白衣飘飘的女子一边歌颂,一边散落纸钱,其侍从亦是不竭燃烧纸钱,留下火光到处。

柳絮便问陈操之道:“陈郎君,能够让我家榭郎君一起去吗?”

来德手巧,三盏荷花灯做得甚为精美,底座是易浮的杉木薄板,上面用竹篾、彩纸糊成盛开的荷花模样,花蕊里是五寸长的白蜡烛。

……

出圹望故里,但见蒿与莱——”

那农妇村姑,采麻捣衣之暇,于郊野间编歌舞自娱,名白苎舞,西汉时即被宫廷乐工采取改编成女伎乐舞,传播数百年,桓温最喜白苎舞,每年中元年祭奠以后,便请名流、幕僚于白苎山抚玩白苎舞,本年亦不例外。

谢玄赞道:“妙哉此语,明月照万里,举头可见,嫡亲之人或可情意相感。”

陈操之道:“桓大司马恭敬杜师,少不了也要请杜师看他禄位,望杜师慎言之。”

杜子恭听陈操之意有所指,想再问明白一些,陈操之却顾摆布而言他,杜子恭心下惕然,古来方士,言天灾福者常常本身先遭不测,杜子恭之前游走于乡党大夫之门,说些休昝贵贱无妨,现在将面对的是把持军国大权的桓温,杜子恭的确要慎言避祸。

谢玄道:“我三叔父曾与逸少公言,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朋别,辄作数日恶;逸少公则言,‘年在桑榆,天然至此,顷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此所谓情之所钟,正在我辈乎?”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