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小说
会员书架
爱你小说 >历史军事 >明朝小官人 > 第16章 身世

第16章 身世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周氏手指翻飞,很快绣出一条纤细的叶脉,“十八娘的命也苦,嫁人才一年就守了寡。杨小郎的头七过后,张家人要把十八娘接回娘家赡养,杨家人不承诺,非要十八娘给杨小郎守节……“

李绮节点点头,周氏肯把张泰宣的出身照实讲给她听,她已经很不测了——十八娘丧夫后想再嫁,在庵堂和外男有私交,单独生下出身成迷的张泰宣……不管哪一桩哪一件,都分歧适讲给未婚少女听,周氏却毫不坦白,和盘托出。

李绮节眸子一转:高大姐最是个吝啬磕巴的人,中秋又不像过年,杨家如何往李家送来这么丰厚的节礼?

周氏神采一震,绣花针差点戳破指尖:“来的是谁?“

李绮节坐在罗汉榻前的小杌子上,伸着一双粉腻巴掌,帮周氏按着直身衣袖的窄边,内心大略预算了一下年份:现在是永乐二十年,杨小郎是十八年前没的,而小沙弥看起来倒是十三四岁的年纪,以是说,小沙弥不是杨小郎的遗腹子。婶婶仿佛问他是不是姓张?小沙弥为甚么是跟着母亲张十八娘姓的?

周氏放下补了一半的蓝布直身,理理衣衿,淡淡道:“三娘,你出来看看昭节和九冬在做甚么。“

这让李绮节不由得对周氏有些刮目相看,她本来觉得,周氏和便宜老爹李乙一样,也是个陈腐保守的老呆板——因为周氏对李大伯纳妾的事情实在过分上心了。明天李大伯已经明白回绝收用宝鹊,周氏没有光荣不说,竟然还怪李大伯不能体味她的良苦用心,把特特为李大伯备下的那半边西瓜送到李绮节房里去了。李绮节早晨吃了几瓣西瓜,临睡前又单独享用了一半脆甜的瓜瓤,夜里几次去屏风前面和铜丝箍的马桶亲热会晤,才会模恍惚糊听到朱娘子斥骂小沙弥的声音。

李绮节明白周氏的企图,天然不会得寸进尺,诡计靠近张家和张泰宣,固然那惊鸿一瞥实在震慑民气。

李绮节听得咋舌,现在是永乐年间,朝廷推行与民歇息,应当还处在鼓励人丁生养的阶段,乡里人竟然逼迫女子为夫守节?莫非程朱理学已经影响到偏僻的瑶江县了?

周氏如此固执于为夫纳妾,却不轻视大胆特别的张十八娘,看来还是蛮开通的嘛!

公然听得周氏接着道:“那杨大官人的小儿子和我们李家是隔辈的亲戚,五郎天保管他叫堂叔。杨小郎生得一表人才,也只要他配得上十八娘的品德。可惜杨小郎命不好,永乐二年的时候,他和县里几个秀才坐船去武昌府的黄鹤矶头看甚么文会,路上碰到江匪,被人扔到大江里淹死了,杨家人连尸都城没找着。“

老董叔和董娘子是凭借杨家度日的一对老仆,往年杨往李家送节礼,都是这对老佳耦上门。传闻老董叔也是李家的远亲,因为获咎了县里的大户,怕担干系,甘愿卖身给杨举人当奴婢,以求庇护。

李绮节嗯了一声,没有多问,出了后门,顺着甬道走出正院。

回身走到门前,声音顷刻一冷:“让他们出去发言,我倒要看看,杨家预备如何向我们李家交代!“

才刚想到杨家,就听屋外一阵窸窸窣窣的说话声,宝鹊悄悄叩响门扉:“太太,杨家人来了。“

母子俩一个被关在庵堂里,一个在寺庙里由削发人扶养长大,固然同在一座山头,但十几年都未曾见面。

周氏细心察看着李绮节的每一个纤细行动和神采,发明她诘问张泰宣的来源,仿佛真的只是出于猎奇罢了,悄悄松了口气:杨天保那边刚出了幺蛾子,三娘可不能再出岔子了!

说到这里,周氏叹了口气,拈起一根细如须发的绣针,在发鬓上抹了一下,眯起双眼,纤巧的绣针按着纹理,刺透蓝布——她正坐在窗下修补一件铁灰色直身,李大伯常在乡间行走,衣袖在山路间划破了一道豁口,直接用绣线补缀不太美妙,只能绣上几只衔枝喜鹊作装潢。

周氏眼波流转,目光在李绮节身上打了个转儿,绣针停在喜鹊的羽翅上,慎重道:“村里的张老太爷是十八娘的隔房叔叔,他们张家人早把十八娘逐出宗族了,村里人顾忌张家人的脸面,也都假装不记得十八娘。三娘,今后在张家人面前,特别是张大少奶奶跟前,千万不要提起十八娘。“

畴前乡间人家贫苦,孀妇再嫁,不是甚么难事。等日子过得越来越充足,孀妇反而不好嫁了。比如杨家那样的人家,跟着家业的一步步强大,开端重视家世端方,孀妇如果不为夫守节,就会被说三道四。读书人更是讲究,谁家孀妇再披红绸嫁人,他们连那孀妇的兄弟族人都跟着一起鄙夷,乃至会劈面把人家说得抬不开端。

别的也就算了,粗布但是精贵东西,朝廷征税,布匹是其一,市坊买卖,布匹能够直接当作货币利用,杭州府出的细绢,一丈就得半贯钱哩!

李绮节冷静感喟一声,她大抵能猜出接下来的故事了。

李绮节听出周氏话音里对张十八娘的怜悯,内心有些惊奇:张十八娘不肯为丈夫守节,厥后又无媒苟合,和陌生外男生下小沙弥,在这个年代,能够说是大逆不道的惊世之举,能够会受万人唾骂的。按理来讲,周氏应当很讨厌十八娘才对,可看周氏脸上的神情,对十八娘没有一丝鄙夷,有的,只是对十八娘的顾恤。

李绮节双眉微挑,又是一个杨家小郎君,既能被称作杨大官人,不必说,必定是杨天保的某位长辈。瑶江县里姓杨的人家,一大半都和杨天保连着亲。高大姐为此非常高傲,曾说杨家固然没有首富金家敷裕,但人丁畅旺,后辈出息,又出了一个光宗耀祖的孟县令,县里的第一大氏族,非他们杨家莫属。

李绮节站起来,走到窗边,透过支起的纱屉子往外看,“仿佛是老董叔和董婆子。“

“十八姨现在在哪儿?“

周氏走到后窗前,一向看到李绮节转过月洞门,才放下心。

周氏嘲笑一声:“十八娘年纪悄悄的,让她给杨小郎守一辈子的寡,就是张家肯,我这个外人都舍不得!“

周氏已经把警告说得很较着了,她是个订过亲的小娘子,倾慕一个出身不明的姣美少年儿郎,很能够会落到和十八娘一样的悲惨地步。

而小沙弥,张家太爷临死之前为他取了名字叫张泰宣,叮嘱张家人务需求把他当作张家的孩子一样对待,好好将他养大成人。十八娘的哥哥当时承诺得好好的,太爷一闭眼,他就让人把张泰宣送到西山的寺庙里去,寒冬腊月天,只给张泰宣穿一件粗葛布小褂子,婆子把他送给寺庙里的知客僧时,他连气味都微了。

院里的桂花树刚好挡住了李绮节的部分视野,她踮起脚根看了半天,发明老董叔身后堆了一地的东西,几近快码得一人高了。先是一担雕花提盒,装得满满铛铛的,盒盖都撑开了半边,另有几只鼓囊囊的大口袋,看不清里头装的是甚么,中间是一担色采光鲜的布匹,一担莲藕和金瓜,几只用粽绳捆起来的大青鱼在地上蹦来蹦去,刘婆子撸着袖子,正想体例把草鱼抓到水缸里去养起来。

周氏嗤笑一声:“还能去哪儿?十八娘的爹娘归天以后,她嫂子容不下她,怕她的名声迟误底下几个女伢子说亲,把她送回西山上的庵堂关起来了。“

周氏眉头紧皱,顿了半晌,缓缓道:“十八娘是张老太爷的隔房堂妹,她当年是乡里最灵醒周正的小娘子,连画上的金童玉女都没她标致。我记得她十三岁那年,四周州里人家抬着礼盒去张家求亲,整座瑶江县的媒婆全都到了,一个接一个在张家的两只石狮子跟前线队,等着出来说亲。连县太爷家的太太也去张家吃茶,催张家人早些让十八娘出阁。最后张家人千挑万选,选中了杨大官人家的小儿子。“

周氏一边娓娓道来,手上绣花的行动还是稳妥谙练:“十八娘上山以后就没下来过。山上贫寒,张家人平时只会派个婆子到山上去送些衣物米粮。几年后,庵堂里的尼姑找上门,张家人才晓得,十八娘已经偷偷搬出去了。张家人到处探听,最后在县里找到十八娘,当时候她刚生了个儿子。张家人觉得十八娘被哪家浪荡公子给骗了,诘问孩子的爹是谁,十八娘不肯说。一向到她爹和她娘闭眼,她都没说出小郎君的出身,只说孩子的爹是个好人,因为家里不答应他娶一个孀妇进门,她和小郎君才会流落在外,等小郎君长大成人,孩子的爹必定会接他们母子回家。“

周氏接下来的报告印证了李绮节的猜想:张家人决然舍不得让如花似玉的张十八娘守一辈子的寡,决然决然把她接回张家,预备为她再挑一户好人家再醮。杨家人看张家人油盐不进,恼羞成怒,和张家断绝姻亲干系。乡里人群情纷繁,整天把十八娘不肯为夫守节的事挂在嘴边,畏于闲言闲语,张家只得把十八娘送到山上的庵堂去静养。

实在周氏有些杞人忧天,张泰宣当然生得漂亮,但始终只是一个才见过一面的少年郎,李绮节只是纯粹赏识对方的美色罢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