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小说
会员书架
爱你小说 >历史军事 >琉璃世琉璃塔 > 第24章 江南秋尚早

第24章 江南秋尚早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马淑仪笑道:“臣妾醒得,不敢妄为。”

王景弘说得有些游移:“是公主的兄长,朝鲜国的五王子,李芳远。”

莲花心中一喜,第一个迎了上去。

朱元璋曾想定都于故乡中都,在中都大兴土木造皇城。可最后还是决定定都应天府,恰是想起了诸葛亮所说“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信赖这里是绝无独一的风书宝地。

身后的内侍张元亨上前轻声道:“殿下,要不加件披风?”

朱允炆浅笑点头:“好。方丈操心,吾自当禀告圣上。”又随口问道:“寺里现在有多少位徒弟?”

“方丈过誉。” 朱允炆淡淡应道。自被立为皇太孙,几年来众星捧月恭维歌颂不断于耳,也渐渐风俗了。

朱允炆目光扫过封面,是大宁卫袁都批示使呈的行文,心中一动。翻开看时,“臣大宁卫都批示使袁巨奏闻,前日燕王率兵彻彻儿山兀良哈秃城两次大捷,有蒙古俘虏百余随至大宁,间有一女子,自言乃朝鲜国宜宁公主,为蒙前人所劫。臣不敢自专,奏请燕王宁王示下。二位殿下觉得真伪难辨,特命臣招朝鲜国人进府辨明。臣遵王命寻访,唯尚无应募之朝鲜或其他知恋人等。现此女子暂禁足大宁卫内,伺明辨其身份真伪,即再上报。”

弘远浅笑道:“削发民气行处灭,倒是殿下国事繁忙仍能徐行偶然,老衲佩服。” 弘远作为灵谷寺的方仗常常来往于皇宫内院大臣府邸,来往应酬是必作的功课,对这个将来的帝国统治者还真不敢怠慢。

弘远笑道:“圣上都好?老衲可有一个月没见圣上了。”

王景弘却望望燕王宁王,又看看莲花,说道:“朝鲜王派了使者随我们前来,此时候在内里。”

这时一声“无量寿佛”佛号,一个老衲徐行进了殿,高瘦不必,土黄僧袍斜批红色法衣,恰是灵谷寺的方丈弘远。远远就对着朱允炆合掌笑道:“不知殿下驾到,午课未及远迎,殿下莫怪。”

王景弘接着说道:“朝鲜国王说被劫的贡品已在重新购置,随后别的押送至京师。”望了眼燕王又道:“赵方和李三被倭寇所害一事,朝鲜国王大怒,包管找到凶手,严惩不怠。”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莲花看着满地的落叶,不由有些感慨。身边的马三宝笑眯眯隧道:“好轻易不热了,多好!”

朱允炆进了无量殿,瞬时一阵凉意沁人,本来这内里飞檐挑角似巍峨宫殿的无量殿,内部却如回旋的涵洞一样通俗清幽。

紫金山东南麓的灵谷寺,群山峻岭摆布环抱,红墙绿瓦掩映在翠松茂林之间。松风阵阵,带来模糊的和尚诵经声。

莲花站在一旁细心推着饭团,一边就笑道:“之前在家里做时,老是小弟打”。马三宝笑:“这本来是个力量活”。

明太祖朱元璋于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攻破集庆路改名为应天府,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定都于此。直到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平为北京,应天府作为留都,被称为“南京”,即现在的南京。

王景弘施礼拜见过二位王爷和莲花,开口说道:“小的们是七月二十七到的汉城,见到了朝鲜国王,告之了宜宁公主的环境。朝鲜国王感激不尽,带了手札给公主。老夫人也见到了,身材精力健旺得很,叮咛传言请公主勿念。这里是朝鲜王和老夫人给公主的信。”说着双手呈给莲花。

弘远哈哈大笑:“这可不敢当,圣上御赐,弊寺高低承蒙圣恩感激不尽。”笑着让几个小沙弥拜谢接过。

朱允炆不动声色,心中默算:一千一百多个和尚,却有三万多亩地步,均匀一个和尚三十亩地,免赋税!难怪朝堂上时有抱怨。

朱允炆脾气似父亲先太子朱标,温文尔雅宽和仁厚,悄悄地又看了看折子,笑道:“黄先生,我倒感觉折子说的不无事理。两位叔叔公事繁忙,这点小事未曾在乎也是有的。

马淑仪道:“臣妾细心教教好,会的。”

黄子澄看着朱允炆的面色道:“殿下!就算殿下忍耐,以和为贵,东宫面子事小,与朝鲜国必会再生嫌隙,铁岭又危矣”。

朱允炆笑道:“你可教教好。”

朱权道:“十天他讲个《心经》没讲完,我听着不错,特别老衲人说的这个‘无挂碍故无有可骇’有些意义。筹办几时再去听听”。

朱权冲朱棣对劲一笑:“我这个开山大弟子,真是尊师重道呐!”

莲花问朱权:“慧光大师那边你甚么时候再去?不是十天听完了吗?”

朱允炆看他一眼,不言语。

“托方丈福,圣上安好。时近中秋,命吾送了中秋节礼来,请方丈笑纳。” 朱允炆不紧不慢地说到。挥挥手,张元亨带着几个内侍呈上了节礼,是些应时生果和素月饼,另有一盘金锞子。

****************

二人在院子里放了个大桌子,上摆石板,在做打糕。红豆粉黄豆粉都已磨好,正要把糯米饭打成米饼。莲花拿着木槌,敲打了一会儿,马三宝笑眯眯地看着,跃跃欲试:“让我打吧?”说着接过木槌,轮臂直挥,石板上的饭团不一会儿就碎成了饼。

黄子澄顿了顿又说道:“此次朝鲜国宜宁公主在大明铁岭卫被劫,下落不明,事关皇家面子,更事关与朝鲜国邦交。大明初建四夷未平,可贵朝鲜国一向恭敬事大,尊大明为宗主国。殿下特地行文请诸位王爷一起帮着找找,宁王燕王两位王爷却这么做,莫非但愿与朝鲜也生战事吗?如此胆小妄为,臣为殿下担忧啊!”

朱允炆问道:“圣上体贴无量殿,克日雨水多,殿内有无漏雨渗水?”

八月的江南,金桂飘香秋意盎然。农田里收割打场,水池中摘荷挖藕,恰是一年中最繁忙的收成季候。江水奔腾,浩浩大荡往东流去。

朱允炆端起茶碗喝了口茶,吃了一块桂花糕。走了半天山路,还是有些饿了。

朱允炆点头,含笑看向马淑仪,马妃知他顾虑公事,笑着见礼先退下了。

弘远笑道:“谢圣上体贴。老衲知圣意,每日亲来查抄,无量殿好得很,别的各殿也都安然无事。”

朱允炆一进门,太孙妃马淑仪便迎了上来,笑道:“殿下今儿个返来的早,备了点心,殿下先用些。一会儿就开晚餐了。” 朱允炆点点头,更了家常衣服。

朱允炆到这里,倒是奉天子朱元璋之命而来。朱元璋即位后把本来的蒋山寺迁到了钟山东南麓,起名“灵谷寺”,又封为天下第一禅林,大兴土木,扩建得弘伟壮阔。

黄大人即太常寺卿黄湜黄子澄,本年四十八岁,是洪武十八年的探花。伴读东宫,乃饱学大儒济世之才。个子不高,瘦肥大小,满脸朴直,一捧短须略有斑白,官服不起眼的处所补有一个小小的补丁。朱允炆一向奉为良师良朋,尊为“黄先生”,几近每日必见。

朱允炆一震,望向黄子澄。不错,十几年前大明刚把蒙前人赶出铁岭,前高丽王就曾和圣上讨要铁岭,皇祖父没承诺,前高丽王还派兵欲起战事。幸亏现在的朝鲜王李成桂半路起兵发难才免了两国争战。李成桂又对大明事大,好轻易现在两国相安无事,铁岭也安静了几年。

朱允炆进了书房,和黄子澄酬酢已毕,坐下来开端核阅奏折。黄子澄侧坐着半个身子,把奏折先分类,首要的伶仃列出来,与朱允炆甚有默契。二人边看边谈,欣喜时击节赞叹,疑问处凝神思考,一个时候已经措置过半。

朱允炆暖和的面上终究动了动,想了想说道:“我信赖两位王叔。”

“如何能够俘虏里混有女子燕王不晓得,还要到大宁卫?如何能够真伪难辨?如何能还要找人对证?如何能关她,朝鲜公主,天子陛下册封的皇太孙东宫淑女,将来的皇妃?这两位王爷,清楚就是难堪殿下!”黄子澄说得义愤填膺。

弘远笑道:“连上沙弥,约莫是一千一百多位。”

几小我正在谈笑,院别传来急仓促的脚步声,世人循名誉去,是王景弘吃紧忙忙地奔了出去,风尘仆仆,浑身皱皱巴巴,明显赶路刚上马。

黄子澄说的对,宜宁公主被劫也好被禁足也好,可不但仅是本身东宫的事。

朱允炆不由得眉头舒展:这个宜宁公主,还真是费事。

这时张元亨上前禀告:“黄大人来了,候在书房。”

莲花见他说得当真,到有些不测。朱棣笑道:“你还要无有可骇?你的蓬莱玉玺和太阳金符不是已经通神了吗?”

“空山新雨后,气候晚来秋”,皇太孙朱允炆低吟一句,踱步到了庙门之前。昂首瞻仰着庙门上天子御笔亲提“第一禅林”的匾额,四个金色大字在春季午后的阳光下龙飞凤舞,直欲随松风一冲上天。

这个无量殿就是洪武十四年始建,不消寸土无一根梁柱,硬是全数用庞大的长方砖砌成拱圆殿顶,建成了一个“无梁殿”。

让朱允炆来无量殿,一来是查抄看看这个奇特的大殿有无忽略,更首要的是灵谷寺的弘远禅师乃是老友,朱元璋特地让孙子送了中秋节礼过来。

黄子澄吹着胡子,愤恚隧道:“殿下!这的确荒唐。两位王爷太不把殿下放在眼里了”。

“没事,这个简朴”,莲花笑:“归正力量活是三宝的。”马三宝也笑,长臂挥得更快。

黄子澄不觉得然:“殿下但是讲明在齐侍郎的行文上,奉求了宁王的。两位王爷不成能不知情!殿下自被册立皇太孙五年了,朝廷里百官恭敬令无不可,只要诸王以叔父之尊每多不逊。殿下的批文要求常被疏忽,总要圣高低旨才气履行。”

朱允炆谛视很久,负手缓缓往无量殿行来。

朱允炆顿首行礼:“方丈有礼。禅心随步寂,方丈缓缓而行直有禅意。”

马淑仪笑着问道:“后日就是中秋了,圣上那边备甚么礼好?臣妾绣了一幅百福被,让文奎呈给圣上,成不成?”

朱允炆看看天气,起家告别。弘远欲留朱允炆内殿奉茶,朱允炆执意不肯,带着侍从下山回了东宫。

朱棣拍了他脑袋一下:“你就会支派人 !”语似责备,脸上眼中却满是笑意。

朱允炆不由笑:“文奎还不到两岁,会做这些吗?”

无量殿因供奉无量佛而得名,无量佛便是阿弥陀佛,以无尽愿力誓度统统众生,不舍悲愿,以无量光亮照独行者,为西方极乐净土天下的教主。无量光,无量寿,极言聪明光亮浑沌一体,寿命无穷身量无边,不凡夫心力所能及。亦有不成思不成议之意。

二人正忙得欢畅,燕王宁王一起走了出去。燕王赞一声:“好香!”,宁王却顺手拿了一块糕丢进嘴里,笑道:“好吃!多做一点,我带给慧光老衲人。”

不知自哪天起,树上的知了停止了蝉鸣,阳光不再刺目,昂首望时,碧蓝的天空高远广宽。夏天竟是畴昔,到了金春季候。

应天府东倚紫金山(别名钟山),三峰相连形如巨龙;南临长江,江水浩大为天然险阻;中有玄武湖,西是石头城,山川城浑然一体。

朱允炆摆摆手,表示不消,整衣先至殿前恭敬地拜了无量佛,然后起家细心地沿壁查抄大门墙壁拱门拱窗,又抬头张望殿顶。张元亨轻声问道:“要不要让人上顶上看看?” 朱允炆微一思考:“待雨天再来吧。”

莲花一愣,朱棣漫不经心肠笑道:“那好啊,公主的娘家人来看望公主,再好不过。本王也想见见。是甚么人?”

朱棣微微点头,看向莲花。莲花正仓促地抽出两封信粗粗扫了一遍,都是报安然安慰她放心进京,国王的信里也没有提到王奭。莲花有些迷惑,筹办转头回房了再细读,发觉到燕王的目光,侧头展颜一笑,又对王景弘笑道:“景弘辛苦了。”

这时黄子澄说道:“殿下看看这个”,言语有些冲动。

书房的案上堆着高高的两摞公文。天子朱元璋为了熬炼皇太孙,这几年来一向带着朱允炆措置国事,本年以来更有全数交给他的意义。故各部奏折都是先由朱允炆拟了定见,再上呈天子朱批。朱元璋年龄已高,几年教诲监督下来对这个皇太孙甚是放心,严峻的事情才批复下旨,普通的都不大管了。

千里以外,京师应天府。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