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会员书架
爱看小说 >历史军事 >晋末长剑 > 西晋爵位制度

西晋爵位制度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但是——又有但是了,实际是实际,实际是实际,读者们不要看到“罢XX”,就以为这个不存在了。大晋朝自有国情,诏令向来没好好被履行过,实际上还是封的,但数量确切大大减少了。

按《晋书》,西晋一朝受封列侯的计有——

就这么多,想到哪写到哪,能够不成体系,诸位姑息着看。

请重视:这时司马氏尚未篡位,264年的此次分封实在就是改朝换代之前的发糖。

初唐是租庸调制,中唐今后是两税制。

有的是平吴时增封的,如张华、杜预等。

郡公、郡侯的食邑都是3000户,权力上没有任何辨别。

有的是老爹本来可封郡公,坚辞不受,因而降一级,封县公1800户,剩下2200户给儿子,以是就呈现了亭侯食封2200户的奇葩场面。

而在此之前,只要曹魏宗室可受封五等爵(公侯伯子男),功臣则封列侯——曹魏诸侯品秩,王公侯伯子男(第一品),第二品空缺,诸县侯(第三品)、诸乡侯(第四品)、诸亭侯(第五品)、诸关内侯(第六品)。

西晋是西晋,不是大而化之的“当代”。

这一次分封的人数是:“自骑督以上六百余人皆封。”

最后说一点,西晋“五百余国”,绝大多数没有史料记录,在写书的时候,只能当他们不存在,或者当他们没之国,封地内只要几十个守士。

唐中宗年间的崔行功就说了,他们已经不聚居会食了。

唐朝的世家,已经不具有魏晋世家那么强大的影响力了。

比来剧情提到豫州,豫州有一个鲁国,这是贾充后代的封地,现在是贾湛,他就之国了。

第三级:大国侯,1600户,封地70里。

“伯、子、男以下各有差”,但“不置军。”

温羡,大陵县公,1800户。

说他们是官僚世家能够更精确些,不是魏晋期间掌控着兵力、财帛、官位的“海陆空三栖”世家,有本质的辨别。

若未之国,“郡侯、县公亦如小国轨制”,置守士六十人。”

西晋末年,天下大乱,册封系同一下子又敞开了口儿。

去了无能甚么呢?

有些读者喜好说隋唐世家,但诚恳说唐朝的世家和魏晋世家一比,弱爆了好吗?

五等爵中最低的男爵,在品级上高于列侯中最高的县侯,但列侯的食邑户数不必然比五等爵少,品级、经济好处并不完整对应。

初唐农业社会色采比较重,晚唐则贸易大繁华。

处所上王海内史、郡太守并存,乃至于光有太守,没有王海内史。

比如,有人说“唐朝甚么甚么”,这时候你要辩白下了,初唐、中唐、晚唐几近像三个朝代,差别太大了。

公侯伯子男国无中尉、全军将军,但有军队。

从司马伦给奴婢滥封开端,到大量武人因功册封,爵位是越来越滥发。

第一级:郡公,食封一万户。

西晋建立(265)后的“五百余国”详细国土大小如何,史乘无载,临时以为与264年版本一样——不晓得大小,但国土是真的有,因为有“守士”。

乡侯当中,有2例有食邑记录,均为1000户。

另有一个第十级的说法:次国男,200户,封地35里——但史料记录有冲突。

在这条长达数百年的抛物线上,不应时候段的世家不是一回事。

第四级:次国侯,1400户,封地65里。

司马氏此举,算是拉拢民气之举了。

“伯子男唯典书以下。”

因而荀勖建议罢公侯以下爵位,也就是说除了郡公、县公、县侯以下就不封了。

有明白记录的封国,会写,比如诸宗王国,以及豫州贾氏的鲁国。

在司马氏篡位之前一年,即咸熙元年(264),晋王司马昭命尚书仆射裴秀创建五等爵,可视为西晋爵位轨制的开端。

265.2版本

众所周知,西晋是活着家大族的支撑下建立的。

亭侯当中,有6例有食邑记录,别离是3000户1例(郡公、郡侯级别)、2200户1例(介于郡公、县公之间)、1000户3例(建国伯级别)、700户1例(建国子级别)。

在西晋刚建立的时候,宗王甚少之国,并且他们也不肯意之国。

拿东晋南朝来套,也会出错。

西晋有一条规定,诸侯不之国者,海内不设官,按国大小,置守士100、80、60人不等。

“晋文帝为晋王,命裴秀等建立五等之制,惟安平郡公孚邑万户,轨制如魏诸王。其他县公邑千八百户,处所七十五里;大国侯邑千六百户,处所七十里;次国侯邑千四百户,处所六十五里;大国伯邑千二百户,处所六十里;次国伯邑千户,处所五十五里;大国子邑八百户,处所五十里;次国子邑六百户,处所四十五里;男邑四百户,处所四十里。”

荀勖本来封郡公,但他对峙不受,司马炎以他功高为由,封郡侯,即是为他生造出了一个品级,即郡侯。

终晋一朝,仅此两人。

分歧朝代的轨制、民风、出产力完整不一样,如何能混为一谈呢?

比如,制定五等爵轨制的裴秀由鲁阳县侯改封为“济川侯,处所六十里,邑千四百户,以高苑县济川墟为侯国。”——60里相称于轨制中的大国伯,未达到次国侯65里的范围,能够济川墟这个处所刚好就那么大。

但到290年的时候,环境变了,司马炎归天前,有人上奏,请以宗王“藩卫帝室”。

如果之国,则置官。

唐彬,上庸县侯,6000户。

第六级:县男。

诚恳说,司马家搞的这套爵位体系,说是把之前只能受封列侯(最高县侯)的外姓功臣也归入五等爵体系中。

以是,之不之国事一个首要辨别标准。

重视3:西晋又又又有一個特别级别,县王,如随王,比郡侯稍多那么一丢丢,但也很少见。

很多人喜好说“当代如何如何样”,这时候你要喊一声停!“当代”到底是哪个“当代”?

即便同一个朝代,前期、中期、前期都能够有翻天覆地的民风窜改。

苟晞因为剿除汲桑的功绩,受封东平郡侯。

因而宗王们大部分都之国了。

值得一提的是,西晋虽只要短短几十年,但爵位轨制经历了好几次鼎新,非常繁复,上面一一叙来。

但司马炎就是给打消了。

与曹魏期间只享有经济好处的册封分歧,此次是有地盘的。

“武帝泰始元年,封诸王以郡为国。邑二万户为大国,置高低中下全军,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人;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千五百人。王不之国,官于京师。罢五等之制,公侯邑万户以上为大国,五千户以上为次国,不满五千户为小国。”

不之国,那就只能享用租赋收益——食邑赋税的三分之一,东晋时降为九分之一。

之国,能够当一把土天子。

王国官最齐。

重视1:如果爵位前加“建国”二字,则品级高于不加“建国”的爵位,建国爵主如果建国时所封。

史乘对此记录不是很多,但大抵率在轨制上松了口儿,王海内史、中尉、大农、全军将军全面倒向宗王,成为近乎家臣的存在。

最后说说西晋封土封国的事情。

张华,广武县侯,食邑10000户。

最后再夸大一点,我写上本书的时候,就常常提到每个朝代都是不一样的。

豫州的现任谯王司马邃、梁王司马禧、汝南王司马祐、沛王司马滋、新蔡王司马确汗青上根基被石勒一锅端,只要汝南王司马祐胜利逃脱。

第二级:县公。

杜预,当阳县侯,食邑9600户。

普通受封的话,县公就是1800户,其他级别和264年版本差未几。

第五级:大国伯,1200户,封地60里。

第四级:县伯。

仅这一条,就形成了社会民风的分歧。

河东卫氏的封国在江夏,匈奴占据河东后没多久,印象中卫玠还是谁,带着老母亲南下江夏了。

这一次,共封27位宗王、11位建国公,公以下多少——“公侯伯子男五百余国”。

第八级:次国子,600户,封地45里。

全部西晋,获封郡侯只要两人:荀勖、苟晞。

公国少中尉、常侍、全军(将军)。

264年版本:

第三级:县侯。

完整拿汉魏来套西晋,会出错。

265年版本:

八王之乱中,宗王们除了变更各个都督区的世兵外,也大量调用本国兵马,任用本国官员、将领为亲信,可见一斑。

司马炎同意。

第二级:县公,1800户,封地75里。

奴婢数量不晓得有没有之前的非常之一,极度点的能够百分之一都不到。

先写这么多吧。

王海内有品级的官员都是朝廷选的,还卖力监督宗王们,去了没意义啊,没实权啊。

傅畅,武乡亭侯,2200户。

乡侯5例、亭侯25例,

265.1版本

外姓功臣有没有之国的呢?当然有。

地盘数量也减少得很短长,能够减少了七八成以上。

对了,司马越还是做了件功德,他把宗王们清算了,整到了洛阳。

但如何说呢,列侯实在是出身寒微的武人获得上升的首要路子,你如何能给打消了呢?

食邑数量不一,根基都有启事。

第六级:次国伯,1000户,封地55里。

别的,这里我为甚么没写各个级别的食邑数量呢,因为规定是规定,实际是实际……

“其公之制如五千户国,侯之轨制如不满五千户,亦置一军,千人。”

很多人对唐朝的印象只逗留在安史之乱前,然后把这一百年当作全部唐朝,但唐朝将近三百年呢,前面的去哪了?

侯国再少大农、侍郎。

第九级:男,400户,封地40里。

以是,荀勖感觉这个轨制设想得太扯淡了,别封了。

第五级:县子。

用更简朴的体例描述一下就是:

就像世家政治,发源于东汉前期,于三国、西晋开端大生长,东晋达到颠峰,南朝宋今后渐渐降落,至隋唐完整灭亡。

司马炎以后,我印象中受封列侯的只要李矩,能够另有其别人,懒得找了。

初唐是府兵制,中唐今后是募兵制。

重视2:西晋另有一个特别的级别,即郡侯。

上面进入正题。

等等。

那么,为了照顾世家大族的好处,必须赐与大量好处,册封轨制就是此中之一。

普通来看,西晋列侯中最初级的乡侯食邑应当就是1000户,亭侯则是700户,关内侯之类的不晓得。

刘颂,梁邹县侯,1500户。

咸熙二年/泰始元年(265)十仲春,司马炎即位,改朝换代。继位后第二天,他就下诏拔除咸熙元年的爵位轨制,改用新五等爵制。

书里的西晋末年,是世家政治爬坡到靠近颠峰的阶段——东晋则完整达到顶峰。

第七级:大国子,800户,封地50里。

举例子吧。

比如,苟晞得封西晋第二个郡侯,史乘上记录他食邑10000户,我不敢信赖——本书采取的是3000户。

但厥后人们发明,换汤不换药,有啥辨别?食邑数量和列侯差未几——有的乡侯食邑就有1000户、亭侯七八百户,食邑数量竟然在建国子、建国男之上。

并且,晋朝本身也有列侯体系(最高乡侯),如乡侯、亭侯、关内侯、关中侯、关外侯等,非常混乱。

鲁郡公贾湛了局不明,但鲁国在晋末除国,应当不太妙。

但你们别觉得这是史乘记错了,真的不好说,还是有能够的。

第一级:郡公。

高光,延陵县公,1800户。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