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会员书架
爱看小说 >历史军事 >奋斗在洪武元年 > 第141章 你当本官是百科全书?

第141章 你当本官是百科全书?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

杨大知县跟着长叹一声道:“也只能如此了。”

……

暗自吐槽一番后,王琼干脆向着杨大知县拱了拱手,再一次把话题引回到钱上:“明天杨兄说过,朝廷要发行钱,就得有对应的锚定物,那依杨兄之见,我们大明该以甚么做锚定物比较好?”

杨少峰嗯了一声道:“王兄既然晓得这个,那就好办多了——如果直接利用金银做钱,他们完整能够把金银弄归去利用,对吧?如果用纸钞,他们就只能拿真金白银来换一堆纸钞归去。”

王琼全部一个大无语。

只不过此次的乐子有点儿大,大到连吴祖德这个兖州知府都兜不住。

“杨兄是否晓得,我们大明在那里另有铜矿?”

不过,仿佛缅甸那边铜矿挺多的。

暗自揣摩一番后,杨少峰才渐渐答道:“最好的锚定物,该是由陛下和太子殿下做主,不过以本官之见,以黄金做为锚定物应当是比较不错的挑选。至于说直接用金银……敢问王兄,可晓得故宋期间曾有大量的宋制铜钱外流?另有交钞,也流出去很多”

万一吴大知府被调走或者干脆被撤职,新来的兖州知府还会不会像吴大知府一样好相处?

也不对,应当说大明有几座铜矿和宝石矿上面住了一些缅人。

杨少峰这才挥了挥手,说道:“记下了就从速滚蛋,本官这里不管你们的饭。”

“第二个事儿就是你们各社各闾养的那些猪和鸡鸭之类的禽畜,都提早筹办好饲料,豆子除了留种和留下吃的以外,剩下的该榨油的就拿去榨油,把豆饼存起来。”

这他娘的,我杨或人不就是宁阳县的知县大老爷么,如果让我杨或人去查,那就不是我杨或人嫌本身太安逸,本身给本身找了一大堆的破事儿来干,上赶着给他老朱当牛马?

虽说已经升格为中书省直辖,六品的宁阳知县并不需求鸟一个正四品的知府,可宁阳县跟兖州府实在是挨得太近,两家需求打交道的处所也很多,有个懂事的马牛知府,总比来一个拎不清的知府要强。

想到这里,王琼就再也坐不住了,直接向着杨少峰杨大晓得拱手说道:“杨兄,下官这就回京,把这个纸钞的事情奉告陛下和太子殿下。”

喜好斗争在洪武元年请大师保藏:斗争在洪武元年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归去之跋文得警告百姓,该歇息的好好歇息,不准关扑游晃,毕竟来年开春以后各家都另有很多地盘要种,县里的砖窑和修路的工地甚么的也得复工,谁都别想着轻松。”

杨大知县兴趣缺缺的回了宁阳县,先是把刘三十二等一众社长闾长调集到县衙里臭骂一通,接着便给他们各闾各社安排了一大堆的力量活,也免得这些个混账东西们再搞出甚么乱七八糟的破事儿。

面对王琼这连续串的题目,杨大知县差点儿没被气晕畴昔。

“另有就是入冬以后,地里没甚么农活了,修路的工地另有砖窑甚么的都得渐渐停下来,你们各社各闾的百姓们也会渐渐闲下来。”

只是是以而连累了吴祖德吴大知府,杨大知县的内心多少有些惭愧。

毕竟宁阳县已经升格成了中书省直辖并且由老朱亲身办理,不给他朱天子找点儿乐子,万一他每天盯着宁阳县如何办?

王琼点了点头,答道:“这个天然晓得,毕竟周边的番邦小都城造不出甚么像样儿的钱,要不是我们大明还没有发行铜板,只怕他们现在已经在想体例往回弄我们大明的铜板了。”

你当本官是百科全书?

让各地的知县和知府老爷们去查?

如果要管,莫非要由官府出面,逼迫人家和离?

伶仃针对一个小国,能让一个小国完整乱起来。

“如果哪天他们招惹到陛下和太子殿下不欢畅了,只要朝廷宣布旧有纸钞做废,我们大明和其他番邦小国的纸钞全数换新,伶仃留下他们一家的纸钞不给换新……或者直接将统统番邦小国的纸钞全数取消……”

“畜牧场那边你们各社各闾轮换着安排人手来畜牧场当值,如勇敢把畜牧场里的牲口饿瘦了,你们等着本官如何清算你们。”

再说了,就算我杨或人情愿去查,查收继婚也很轻易,但是要查收继婚前面有多少另有隐情的案件可不轻易。

针对除大明以外的统统小国……再多的小国也特么抗不住啊,毕竟大明承认的钱才是钱,大明不承认的钱,那特么就是废纸!

客气两句后,杨少峰才又接着说道:“实在吧,这统统都得感谢鞑子——鞑子朝廷不干人事儿,听任那些个乡绅往死里逼迫百姓,现在本官略微对他们好点儿,他们就感觉本官比鞑子的官员好的多。”

“都记下了没有?”

“如果能拿回我们大明的金矿和银矿,是不是直接用金银做钱比较好?”

置之不管,今后会不会再激发其别人效仿?

“起首还是开荒的事儿,归正你们各社各闾现在都不缺牛马,”杨大知县强忍着心中的别扭感,对刘三十二等一众社长、闾长们说道:“趁着地盘完整冻住之前,能开出多少荒地就开出多少荒地,开过荒以后从速来县衙找本官登记田单。”

面对杨大知县的叮咛,刘三十二等一众社长闾长们赶快躬身拜道:“是,小的们都记下了。”

“第三个事儿,是关于县里阿谁打火机工坊和畜牧场的。入冬以后,各家各户的大闺女、小媳妇甚么的,能够到打火机工坊里去做工,尽量赶在年前多赚些人为。”

直到沉默了好大一会儿,吴祖德吴大知府才再次长叹一声,说道:“本官会再写一份“请废胡俗”的奏本,请陛下拔除诸多胡俗,还我中原风俗正统。至于胡元期间留下来的题目,还是交给朝堂上的衮衮诸公去考虑吧。”

王琼再一次睁大了眼睛。

杨少峰却哈的笑了一声道:“别夸,再夸我可就要飘了。”

这回的费事确切有点儿大。

没体例,杨大知县做为最早上奏本要求尽废胡俗的人,吴大知府做为最早捅出收继婚案背后另有隐情的人,两小我必定会被人给记恨上。

“如果让本官抓着哪个混账东西敢关扑赌赛的,本官让人鞭子沾盐水抽他,往死里抽。”

总之就是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

听到吴祖德吴大知府说这回费事大了,杨少峰也是心有戚戚焉的点了点头。

实在遵循杨大知县的实在设法,收继婚案就只是纯真的给老朱找点儿乐子,好让老朱把精力放在尽废胡俗上面。

谁也不晓得天下另有多少收继婚,更没有人晓得在浩繁收继婚当中又有多少是像陈大陈二如许儿别有隐情。

就算是其他统统的收继婚都没有题目,那些早就已经走完流程的收继婚又该如何措置?

不是,固然下官不算太聪明,最起码跟你杨大知县比起来不算聪明,但是你看本官像个傻子么?还是说你觉得本官就没过其他处所的官老爷们是个甚么鸟样儿,你随便说几句本官就能信?

杨大知县倒是不怕这个,正所谓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杨大知县连老朱都敢招惹,天然也无所谓再获咎一些官老爷或者读书人又或者乡贤士绅之类的小杂鱼。

等刘三十二等一众社长、闾长们分开以后,一向赖在宁阳县没走的王琼便直接向杨大知县竖起了大拇指:“杨兄,其他处所的官老爷们如何样,下官体味的未几,但是你杨兄绝对是真正替百姓考虑的父母官,下官佩服,佩服。”

“至于榨出来的油,你们吃不了的就拉到县衙来,本官会想体例给你们把油卖出去,哪怕卖得便宜些,有豆饼用来养鸡鸭和猪一类的禽畜,你们也不会亏损。”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