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会员书架
爱看小说 >历史军事 >大明:五龙同朝,这个逆子孝出强大 > 第37章捐监?臣弹劾汉王危害社稷!

第37章捐监?臣弹劾汉王危害社稷!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这个老二,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品鉴会,不但将番货卖出去了,还卖了整整三百万两!

“儿子办事不力,且尽情妄为,风险大明社稷,还请爹恩准我这个不孝子前去云南就藩。”

大明朝的监生普通分为四类:会试不第的举人,有机遇进入国子监学习,称为“举监”;由府州县学保举学行俱佳者,到京师国子监读书的人,称为“贡生”,以贡生身份入监者称为“贡监”;有功官员后辈,被朝廷特批入监者称为“荫监”,这些学子称为“荫生”。

他季子黄采虽有几分才学,但是在国子监内里,的确算是拖后腿的存在。

但是还未等他欢畅半晌,朱高煦接下来讲的话,倒是令他眉头一皱。

不然,朱棣就不会成为流芳百世的永乐大帝,而是成了好大喜功的杨广第二了。

你脑筋有题目吧?

“其二嘛,爹我正筹办向您汇报,儿子自作主张,给了他们九个捐监的名额。”

朱棣微微点头,对这个儿子非常对劲。

大明朝每年的财务支出,也不过三百万两税银,统共税收也不过三千万两!

但是合法此时,一道不应时宜的声音,就这么高耸地响起。

“一则我大明从未开过捐监的先河,二则那些商贾后辈浑身铜臭,不通文墨,任由他们进入国子监,只会废弛国子监的民风,摆荡我大明社稷底子。”

“儿子此次不过是为了将番货变现,弥补空虚的国库,割他们一波韭菜罢了。”

黄淮等报酬难地愣在原地,不知该如何是好。

朱棣心中生出了一丝茫然,一丝不安。

恰好终永乐一朝,这些大项目还全都干成了!

世人听了群情纷繁,骇怪于这些商贾的赢利才气。

我尼玛啊!

朱高煦声音明朗,响彻全部御书房。

“爹,贩子以逐利为生,以是商贾有钱,自古就不是甚么奇怪的事情。”

“小鼻涕,去将夏原吉、杨士奇等人唤来。”

抛开其他不谈,老二现在晓得知人善任,这就是很大的进步。

以是,面对这个题目,他无话可说。

话音未落,黄淮便怒喝道:“荒诞!”

割韭菜?

别的不提,光是永乐新政三大项目,郑和下西洋,迁都顺天,编辑永乐大典,那一项换个朝代,都是破钞无数财帛的大工程。

整整三百四十一万两白银!

靠爹的叫荫生,靠钱的叫捐监生。

朱棣费钱大手大脚,是出了名的。

朱棣眼睛蓦地亮了起来,细心打量了一眼这个儿子,随即欣喜地点了点头。

话音一落,朱高煦回身就走,毫不拖泥带水。

很快夏元吉等重臣连袂而来,各自风俗性地落座。

朱棣眉头微挑,堕入思虑,始终不发一言。

不过是让几个商贾后辈入国子监进学修德,就是伤害国度社稷,就是摆荡社稷底子?

大明天子朱棣久久都回不过神来,望着周忱的小本本怔怔入迷。

“就是出价最高的前九名商贾,能够保举一个自家后辈,入国子监进学修德……”

“贩子平生经商,为逐利而生,他们有的是体例从这这批番货中投机,以是将番货变现的任务交给他们,算是给对了人。”

朱高煦一愣,看向出言之人,倒是翰林侍读兼左春坊大学士,黄淮。

“国子监乃是我大明人才聚集之地,学风浑厚,人才辈出,源源不竭地为我大明供应贤才。”

“这些商贾不事出产,却又家财万贯,是该割他们一波。”

夏元吉抹了抹眼睛,深吸了一口气,看向朱高煦道:“敢问汉王殿下,当真是三百四十一万两白银?”

二者都是靠走后门,你有甚么脸在这儿弹劾老子?

朱棣见状神采一变,冷得有些吓人。

现在朱高煦转手折腾出了这笔巨款,朱棣下认识地就想唤来本身的荷包子,商讨一下这类体例的利弊。

“既然如此,那儿子不如躲得远远的,图个清净!”

“敢问汉王殿下,这些商报酬何甘心让您割韭菜?强行逼迫,恐非君子所为啊!”

朱高煦一听这话,顿时就笑了。

“小本本都在这儿呢,那些富商富商已经去筹措银两了,三日内交割结束。”

夏元吉是老朱同道的荷包子,永乐朝的户部尚书。

我不过就弹劾了你两句,你至于撂挑子不干了吗?

世人一听,顿时傻眼了。

朱棣眉头微挑,随即展颜笑道:“这个词语不错,朕非常喜好!”

朱棣这才眉飞色舞隧道出了品鉴会一事,惊得杨士奇等人面面相觑。

不事出产,只为逐利,这些各地流窜的贩子,对朝廷没有半点进献,还会成为最不平稳的身分。

这家伙也是大明名臣,与三杨一同帮手了五朝天子,只不过如何总感受他对本身定见很大啊?

他们这些文臣士大夫,一贯看不起浑身铜臭的卑贱商贾。

并且,这还只是品鉴会的第一天!

何为捐监?

御书房内,鸦雀无声。

黄淮被朱高煦问得面色涨红,讷讷不知所言。

朱高煦见状干脆笑道:“爹啊,既然如此,那儿子这品鉴会办不下去了,等会儿就让人去告诉那些商贾,不消筹办银子,都回家玩泥巴去吧。”

“唔,一是这些番货本来便能够中间商赚差价,挣得大量利润。”

最后一类,则是现在尚未呈现的捐监生,捐款的叫做“例监”。

也就是说,国子监监生内里,唯有贡生与举子才是具有真才实学,通过科举测验入监学习的人。

朱高煦:“???”

“皇上,臣弹劾汉王尽情妄为,巧立项目中饱私囊,伤害国度社稷!”

老子不过是给了九个捐监名额,你还能弹劾我巧立项目中饱私囊?

这统统的背后,都是夏元吉这位户部尚书的艰巨筹措赋税,硬生生地苦苦支撑了下来。

“黄淮,那本王倒想问一问,你季子黄采现在是不是靠着荫生身份,在国子监内进学修德?”

杨士奇见状幽幽开口道:“汉王殿下,荫生乃是太祖定制,并且这些荫生本身才学不差,这才是题目关头。”

杨士奇等重臣听了,也是含笑点头。

捐监?

“汉王殿下开此先河,答应那些不学无术的商贾后辈入国子监,不但会坏了国子监的民风,还会给那些心术不正之人公道借口,如此国子监危矣!”

这些狗东西,还真是能上纲上线啊!

不过还未等他开口,朱高煦又轻嘲道:“儿子一心为君分忧,却被人弹劾尽情妄为,中饱私囊,儿子真的厌倦了。”

朱棣无语地以手扶额,晓得这个混账又开端犯浑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