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会员书架
爱看小说 >历史军事 >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 > 第21章 东林君子

第21章 东林君子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这大明朝,毕竟还得是他们"东林君子"来力挽狂澜。

喜好大明:都是天子了,谁还当木工请大师保藏:大明:都是天子了,谁还当木工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如此各种之下,方从哲早已不配持续担负大明朝的首辅,将管理两京十三省的重担扛在肩头上。

统统皆在不言中。

至于驻扎在皇城中的"天子亲军"腾骧四卫虽是由御马监直接调遣,但因为各种百般的启事,也是疏于练习,废弛多年,毫无战力可言。

天子这是想要重掌兵权呐。

生性谨慎的刘一璟毕竟没有将锋芒直接对准宫中的李选侍及昔日执掌六宫的郑贵妃,而是用"宵小"恍惚了工具。

"天子也专门下旨夺情了.."言罢,韩爌便将手中一封尚且残存着些许笔墨味道的奏本递到刘一璟面前。

自土木堡之战过后,如日中天的五军都督府便是逐步退出了汗青舞台,大明军权也被收归兵部。

待到方从哲离职,这内阁首辅的位置便会落到刘一璟的身上,而韩爌也会顺利升任为次辅。

更要紧的是,新任的御马监掌印魏忠贤在略微熟谙了几天过后,便是马不断蹄的去了豹房,昔日武宗天子纵情声色之场合。

此中不乏诸如前任内阁首辅叶向高这等东林大佬。

闻声,始终不辨喜怒的刘一璟也是轻叹了一口气,略有些怠倦的揉了揉太阳穴,脸上出现了些许悔色。

固然他们东林官员整天自夸为君子,但人活活着,岂能没有私心。

至于天子在浅邸时的陪侍寺人则是被天子赐名为"魏忠贤",升任御马监掌印,提督宫中禁军。

为了能够"众正盈朝",朝中近些光阴关于起复叶向高的奏本可谓是层出不穷。

许是感觉如此还不敷以令韩爌放下"戒心",刘一璟又不动声色的低语道:"腾骧四卫名存实亡多年,天子或许过了新奇感,便会知难而退了。"

沉默半晌,脾气相对暴躁的东阁大学士韩爌终是忍不住出声说道:"季晦兄,天子在宫中混闹些也就罢了,但九边重镇乃是我大明之底子,不容松弛呐。"

日头西沉,已是快到了下值的时候,落日的余晖挥洒而下,映照在京畿之地的每一寸角落,很多官员都在酬酢道别,眉眼间非常无法。

相互对视过后,刘一璟及韩爌均是冷静点头。

"叶阁老远在福建福州,间隔京师足稀有千里之遥,且叶阁老年龄已高,这一起舟车劳累实在是有些辛苦呐。"像是想到甚么似的,次辅刘一璟俄然缓缓昂首,目光炯炯的盯着面前的韩爌。

他们二人固然同为东林骨干,但刘一璟不管是年纪或资格都在其上,故此刘一璟还是毫无争议的"次辅"。

"虞臣兄,稍安勿躁.."见到面前的多大哥友还是如年青时那般暴躁,一样官拜东阁大学士的刘一璟便是无法的摇了点头,挥手屏退角落处的宫娥内侍以后,方才不置可否的说道:"天子幼龄即位,宫中又有宵小作怪,天子想多些安然感,也在道理当中。"

"虞臣兄所言不差,我东林的当务之急,是尽快众正盈朝,匡扶朝政。"似是骇怪韩爌竟会如此"善解人意",刘一璟错愕少量以后,方才缓缓点头。

倒是没有官身的吏员们不消受这宦海上的端方束缚,很多人都在心底悄悄揣摩,待会下值以后,究竟是去喝两杯小酒,还是照顾一下"老相好"的买卖,表情非常火急。

那叶向高早在万历三十五年便被擢升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更在一年后成为首辅,独相七年。

宫中几日前便传来动静,先帝的司礼监秉笔寺人王安并没有遵还是例回籍终老,而是更进一步,升任司礼监掌印,持续留在天子身边服侍。

现在的内阁首辅方从哲独相七年,任内导致辽东重镇沦陷,女真坐大,实在愧对天子的信赖。

但现在,位于紫禁城东华门后的文渊阁内,氛围倒是非常凝重,两位身着绯袍的阁臣相对而坐,迟迟不发一语,于角落处服侍的宫娥内侍也是屏气凝神,不敢收回半点声音。

现现在,朝中御史言官"旧事重提",其背后天然是他们东林党从中推波助澜。

以叶向高的身份,如果被天子起复回京,他们二人又该如何自处?

因为先帝驾崩不久,各个署衙的官员们倒是不好喝酒作乐,以免被朝中传闻奏事的言官弹劾。

究其底子,倒也有理可循。

"季晦兄所言甚是,叶阁老年龄已高,还是在家中保养天年为好。"瞬息间,韩爌便是听懂了刘一璟的言外之意,赶快点头称是。

虽说先帝继位以后,便是大肆汲引于"国本之争"中着力甚广的东林官员,但因先帝在位光阴尚短,仍有很多东林官员未曾抵京,亦或者未曾来得及起复。

现现在,充当宫中禁军的"腾骧四卫"便驻扎于西苑的豹房。

这是宫中方才送返来的奏本,天子采纳了辽东巡抚周永春上书要求回籍葬亲守孝的折子。

"这倒是,"听得此话,韩爌尽是褶皱的脸上终是出现了些许认同之色,但很快又孔殷出声:"可周永春那边如何说.."

他们乃至连继任的人选都已是提早选好,筹办在周永春去官以后,将右佥都御史袁应泰推上辽东巡抚的位置。

究竟上,萨尔浒之战才方才结束不久,周永春便是收到了其母病故的动静,并为此上书朝廷,要求回籍守孝,但被万历天子亲身下旨"夺情",并好言欣喜。

"哎,弄巧成拙呐.."

再加上周永春本人也主动上书要求回籍守孝,从未见地过此等阵仗的天子定会顺水推舟的同意。

"现在我东林风头正盛,辽镇之事大可从长计议,不必急于一时。"相顾无言半晌,方才还满脸暴躁的韩爌竟是反过来安抚刘一璟。

他们本觉得,新帝继位不久,面对着朝中御史言官如雪花般的奏本,定会焦头烂额。

毕竟万历天子,泰昌天子均是前后下旨夺情,闻言欣喜周永春,当明天子又如何能够反其道而行之。

更别提先帝继位不敷月余便放手人寰,方从哲一样是难辞其咎,毕竟作为内阁首辅,不能劝谏天子,任由奉承之臣进献"红丸",已然算是渎职。

可谁能推测,近些光阴一向"从谏如流"的天子恰幸亏此事上表示了截然分歧的态度。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