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会员书架
爱看小说 >历史军事 >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 > 第208章 东林事(下)

第208章 东林事(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作为"当事人",他自是晓得孙承宗口中的"旧事"指的是他在万历末年,为了保住官位,不顾士林间的非议,主动交友郑贵妃,继而获得了万历天子的支撑。

总而言之,当鸿胪寺丞李可灼的名字被传入泰昌天子耳中的那一刻,首辅方从哲便是堕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

本来辽镇方才获得大捷,方从哲作为朝廷首辅,昔日又曾力挺熊廷弼出任辽东经略一职,该当风头正盛才是。

本身固然与面前的孙承宗同朝为官多年,但在当明天子继位之前,暗里里从未产生过任何交集。

"天子对于元辅的所作所为,非常赞美.."

先帝因为服用"红丸"而驾崩一事,始终是贰心中未曾隐去的阴霾,也曾令他在无数个深夜里展转反侧。

但现在大明正值欣欣茂发之际,辽东又在他的支撑下,获得了近年来前所未有的"大捷",情势一片大好。

"哎,"见方从哲如此言说,一旁的孙承宗也是为之沉默,眼神游离不定。

一语作罢,也不待面前的内阁首辅方从哲有所反应,身材魁伟的帝师孙承宗便是不辞而别,大步朝着来时的方向而去,只留下满脸苍茫的方从哲于原地混乱。

呼。

他固然是"东林"出身,但因为讨厌相互攻讦的党争,一贯不被朝中其他东林所喜。

"此事怕是不好结束呐.."

但瞧着方从哲那张大失所望的脸庞,孙承宗心中不由得一动,踌躇再三以后,终是旁敲侧击的提示道:"下官在给天子讲学的时候,曾听天子偶然间提及元辅于万积年间的旧事.."

莫非说时隔数年,他又要丢弃文官应有的"风骨",再一次向大明天子唯命是从了吗?

故而,在颠末一番沉思熟虑以后,他挑选冒着被朝中"东林"架空的风险,暗里来见方从哲,但愿这位内阁首辅能够"迷恋权位",而不是遵循宦海上的"潜法则",一旦遭到言官弹劾,便主动去官回籍,从而调换在士林间的名声。

"元辅乃我大明栋梁,毫不成自暴自弃呐.."深谙民气的孙承宗如何感受不到身边首辅身上溢于言表的落寞和衰颓,故而赶快拱手进言。

为了制止局势进一步失控,顺天府尹在第一时候号令五城兵马司,调派差役于首辅的府邸外等待,与来势汹汹的士卒们相互对峙。

"老夫确切愧对先帝鸿恩.."闻言,方从哲脸上的肌肉便是一颤,脑海中不由自主回想起即位尚不敷月余,便抱恨而终的先帝。

...

"元辅,"沉吟半晌,被天子官拜詹事府左庶子的孙承宗将手中尚且冒着些许热气的香茗搁置于一旁,略有些凝重的低喃道:"礼部侍郎孙慎行咄咄逼人,朝中御史义愤填膺.."

因为本日乃是朝廷沐休的日子,及至太阳高高升起,方府大门还是紧闭,全然没有要开门见客的模样。

"东林党一贯咄咄逼人,只怕用不了多久,关于起复赵南星,李三才等人的奏本便会被重新摆在天子的案牍上了.."像是没有瞧见首辅脸上的非常普通,帝师孙承宗不自发降落了声音,如有所思的低喃道。

就如许令他"激流勇退",他实在是有些不甘呐。

正因如此,他格外珍惜大明当下来之不易的"均衡",不想情势一片大好的局面,再度被野心勃勃的"东林"所突破。

更何况,从某种角度衡量,面前的"帝师"孙承宗但是出身东林,而他则是毫无争议的"方党"魁首。

喜好大明:都是天子了,谁还当木工请大师保藏:大明:都是天子了,谁还当木工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作为内阁首辅的方从哲即使晓得此举不当,但也没法冒着天下之大不韪,直接断绝泰昌天子求生的但愿。

及至当明天子继位,经过次辅刘一璟保举,他方才得以被官拜詹事府左庶子,卖力常日里向天子讲学。

如果能够获得天子的"支撑",他自是不会自暴自弃。

莫不是朝中的东林感觉"胜券在握",这在由相对"中立"的帝师孙承宗充当说客,劝他激流勇退?

一阵风起,将内阁首辅方从哲的发髻吹乱,面庞也是隐晦不定,叫人猜不透其心中所想。

见状,自讨了一个败兴的士子们便是三三两两的散去,见剩下几名刚强的士子,在周遭差役不善的眼神中,旁若无人的立于街道上。

他固然未曾于先帝病入膏肓的时候陪侍在侧,但厥后也通过朝野间的"传闻"体味到昔日的本相。

彼时的鸿胪寺丞李可灼私交内官,绕过朝中大臣,直接向气若游丝的泰昌天子进献"红丸"。

倘若当时他态度在果断些,或者暗中将李可灼进献的"红丸"调包,或许事情便能迎来新的转机。

他本日来见方从哲,只是出于公心,为国考虑,不肯大明朝野再度变得乌烟瘴气。

虽说早在万历天子放手人寰之际,见惯了宦海冷暖的方从哲便萌发了致仕回籍的心机。

只是如此一来,后代的史乘又该如何评价他?

也许是有人从暗中"推波助澜",天气才方才大亮,群情激奋的士子们便自发的围在当朝首辅方从哲的府邸外,义愤填膺的来回梭巡着,口中不时反复着诸如"昏聩","无能"等字眼。

"稚绳兄,有话直说吧.."沉吟少量,内阁首辅方从哲幽幽一叹,脸上出现了一抹衰颓之色,他蓦地猜到了一种能够。

但他如何都没有推测,看上去"偃旗息鼓"半年之久的东林党竟然因为蓟镇总督文球的致仕而俄然发难。

估计也恰是晓得方从哲的难处,紫禁城中本身那位乾纲专断的"门生"方才没有在继位以后,对首辅方从哲发兵问罪,反倒是令其留任至今。

可因为蓟镇总督文球的俄然离职,朝中东林党走投无路之下,不得不抖擞反击,继而将面前的首辅方从哲重新推到了风口浪尖。

"邹元标已然推行先帝遗言,正式前去大理寺就任,出任大理寺卿一职了.."就在内阁首辅方从哲沉默不语的时候,孙承宗忧心忡忡的声音便在其耳畔旁响起,令其不由自主的挑了挑眉。

"下官只代表本身,"在方从哲略有些绝望的眼神中,帝师孙承宗缓缓摇了点头。

这位深受天子尊敬和信赖的"帝师"俄然来访,并且对本身如此"推心置腹",究竟是想要做甚么?

"稚绳兄,这是天子的意义?"微微恍忽过后,内阁首辅方从哲便是不成思议的看向身边同僚,沙哑的声音已是有些颤抖。

迈入方府,超出雕栏画栋,亭台楼榭,行至位于后宅的花圃中,身着常服的内阁首辅方从哲正微微眯着眼睛,略有些不测的盯着面前俄然来访的"帝师"孙承宗。

此话一出,首辅方从哲的呼吸便是一滞,脸上的颓色更甚,饶是他曾在万历朝独相七年,但面对着"众志成城"的东林党,还是有些势单力薄之感。

毫无防备之下,他实在是有些心力蕉萃。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