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次日晨,冯保又批示内官,为大行天子行大殓礼。乾清宫正殿已然安设了梓木镶金棺椁,大行天子尸体入棺。棺前设几筵,安神帛,立铭旌。礼毕,太子并皇后、嫔妃身着素服致奠;文武官员皆着丧服,由西华门入,在乾清门外哭临。
这是冯保和张居正商妥,事前草拟好的,冯保闻言,内心“砰砰”直跳,一阵对劲,差点笑出声来,忙伏地假泣,道:“主子才疏学浅,不敢受命。”
“玄翁,此何时?”张居正在旁道,“主少国疑,艰巨之会,正宜内积悃诚,调和宫壶;外事延纳,收揽物情,乃可扶危定倾,岂可反其道而行之?!”
冯保滑头地眨巴着眼睛,道:“只要高胡子让娘娘做主,不欺负娘娘和太子爷,老奴不会与他过不去!”
“遵旨!”孟冲神采煞白,浑身颤抖着跪地叩首,战战兢兢起家垂首发展着出了寝殿。
冯保忙扶孟冲起来,问:“几位老先生闻讣如何?”
李贵妃问:“这是为何?”
乾清宫里,两名内侍上前,搀扶起伏地痛哭的高拱,一人架着一只胳臂就往外走,高拱仍大哭着,扭过脸去,看着昏倒中的皇上,哭喊着:“皇上――你还年青啊!皇上啊――皇上,臣舍不得皇上啊――臣舍不得……”
张居正呷了口茶,神情严峻中透出几分镇静。仿佛两军对垒,设好了埋伏,仇敌已然进了包抄圈,插翅难逃,他但等着决斗取胜的时候了。
“玄翁,居正委实不知啊!”张居正委曲地说,“我冒天下之大不韪为孟冲戴上顾命大臣的帽子,目标安在?”
这是张居正草拟的遗诏中第一份公之于众的,贰内心忐忑,却佯装骇怪,道:“喔?真有司礼监顾命之语?”拿过《遗诏》一看,“喔呀,这是如何回事?”
“乱了!乱了!”高仪痛心疾首地说。
冗长的一夜畴昔了,交了卯时,乾清宫里,陈皇后、李贵妃还守在御塌前,皇上的喉咙里俄然收回“呼噜呼噜”的响声,孟冲、冯保见状,忙摇醒在一旁甜睡的太子,太子揉了揉眼睛,似睁非睁时,皇上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孟冲一脸惊骇,恐怕冯保拿了他,一听这话,“嗵”地一声跪在冯保面前,“孟某感激不尽!”
“娘娘尽可放宽解,有张老先生在,不会出乱子!”冯保一拍胸脯道。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高仪感慨一声,劝高拱道,“新郑,东宫年幼,要办的事很多,都要你来主持,不要总悲伤。”
“好了,咱累了,你到皇后那边去看顾,别萧瑟了她。”李贵妃叮嘱道。
“新郑,丧礼节注、新皇即位仪注,你不必操心。”高仪道,“可草拟《登极诏》、大行天子上尊谥、为新朝定年号、为皇后嫔妃上尊号,还要新郑操心。”
天已黑了,内阁烹膳处厨役送来了食盒,高拱吃不下,高仪叮咛换碗小米粥来,高拱方勉强吃了。饭毕,仍然怔怔地坐着,沉默无语。
世人都起家,惟高拱还在大哭不止。高仪叮咛书办:“扶元翁到朝房安息一会吧。”
高仪看着张居正:“江陵,你听到了吗?”
李贵妃知冯保有事要禀,待净手洗漱毕,到了前殿,升了座,端坐着,屏退摆布,非常平静隧道:“说吧!”
自皇上驾崩,李贵妃俄然变得严厉了很多,这严厉的神采不期然现出一副雍容气,冯保在她面前也拘束了些,躬身道:“娘娘,老奴想,把大行万岁爷给太子爷的《遗诏》打一报给外廷,娘娘觉得如何?”
高拱道:“南宇做礼部尚书多年,谙熟一应礼节,你多操心吧!”
冯保一边忙着,一边不时向外张望,远远瞥见传旨寺人王臻走了过来,忙抽身走畴昔,问:“那高老先生如何说?”待王臻把到内阁传旨景象禀报一遍,冯保不由咧嘴而笑,“哼哼,高胡子,你的背景倒了,看你还能横行几时!”
孟冲从内阁回到乾清宫,刚进寝殿,李贵妃拿出揭帖:“孟冲,大行天子遗旨,命冯保掌司礼监印,你这就交印!”
王臻吓得双腿颤抖,低声答:“是、是圣母贵妃娘娘千岁。”
张居正脸一红,鼻孔中收回“哼”声,低头思忖半晌,心一横,拿过一张纸笺,把高拱刚才攻讦冯保的话,原本来本写出来,封在一个书套里,起家交给书办姚旷,附耳道:“送于冯公公。”
遗诏与皇太子
“叔大,你起的稿,你当晓得是如何回事吧?”高拱有气有力地问。
高仪走到高拱跟前:“新郑,《遗诏》安在?”
高拱仍然勾头喘气,毫无反应。
“传旨?传谁的旨?”高仪嘀咕了一句,忙命书办将高拱扶出,一起跪地接旨。
“这个……”张居正支吾着。
张居正心中暗喜:“这话,当转报李贵妃晓得!”
王臻扯着尖嗓子念叨:“大行天子遗旨:孟冲不识字,事体摒挡不开,著冯保掌司礼监印。”
书办把高拱扶到朝房,高拱已是持续两夜几近没有合眼,茶饭不思,又因哀痛过分,已是气若游丝,浑身瘫软。书办扶他到床边,把被子叠起,让他斜躺在床上。
高拱面前,时而是刚才与皇上告别的场景,时而是三个女儿临终时的画面,肝肠寸断,偶然他顾,也就不再说话。
“大事要紧,你不成辞劳,知你好,才用你。”李贵妃道,说罢方觉不当,忙问抽泣不止的皇后,“姐姐说呢?”陈皇后茫然地点了点头。
冯保追畴昔,道:“孟家,你白叟家放心,冯某不会虐待你。咱这就奏明娘娘,特准孟家月给米十石,岁拨人夫十名。”
“孟冲,你快去知会内阁!”李贵妃安闲地站起家,叮咛道。待孟冲出了乾清宫,李贵妃拉住痛哭不止的陈皇后的手,哽咽道,“姐姐,皇上大行,主少国疑,内里当有得力的寺人主事。”说着,拿出一张揭帖,念叨,“孟冲不识字,事体摒挡不开,著冯保掌司礼监印。”
“嘿嘿,老奴明白,必让她事事顺着娘娘。”冯保一笑道。
“啊?!”高拱惊奇地叫了一声,吃力地爬起来,瞪眼道,“大行天子不省人事已二三日,今又于卯时升遐,而此时传旨,是谁为之?谁遣你来传旨的?”
乾清宫里,冯保正批示众内官服侍太子、皇后带众嫔妃为大行帝行小敛之礼。世人按例为大行天子沐浴容颜、括发、穿寿衣,并在尸体前陈列祭品。又有一群内侍受命从冰窖里抬来几桶冰块,不竭轮番着放在大行天子御塌四周。
朕嗣祖宗大统,今方六年,偶得此疾,遽不能起,有负先皇吩咐。东宫幼小,朕今付之卿等三臣同司礼监协心帮手,遵循祖制,保固皇图。卿等功在社稷,万世不泯。
高仪“嘶”地一声倒吸了口气,道:“刚才听遗诏,模糊约约听到‘卿等三臣同司礼监’之语,不会是我听错了吧?”
李贵妃迟疑半晌,道:“待明日大敛后再办吧!”顿了顿,正色道,“冯保,大行天子特颁诰命给高先生,大行天子的意义,是让高先生帮手幼主的,中外皆知;若高先肇事事合作,你不成冒昧。”
高拱想到寺人王臻说授冯保掌司礼监的遗旨乃是奉李贵妃之命来传,当时就窝了一肚子火,强忍着没有发作,一听要给后妃上尊号,心想,皇后自是太后,阿谁不循分的宫女李彩凤,因生皇子有功,封个太妃已经够了,遂嘲笑一声,道:“上尊谥、定年号,自可议一议,至于为后妃上尊号,自有成例,不必操心!别忘了,寺人不无能政是祖制,后宫不无能政也是祖制!”
高仪无法,只得拟了公牍,札谕各部院寺监,百官值守,不得散班回家,又召礼部仪制司郎中来,制定丧礼节注。
朕不豫,天子你做,一应礼节自有该部题请而行,你要依三阁臣并司礼监教诲。进学修德,用贤使能,无事怠荒,保守帝业。
高拱闻言沉默,只得接过《遗旨》,细细一看,上果盖有天子之宝御玺,满腹痛恨无以宣泄,只是“哼”了一声,不再言语。
“他撑不住也罢,让张老先生多辛苦些就是了。”冯保说完,抱拳一揖,回身回了寝殿,与李贵妃一阵私语后,即差司礼监秉笔寺人王臻前去内阁传旨。
冯保奉迎地说:“娘娘,高胡子那脾气,不唯看不起老奴,对娘娘也有几分轻看,谁把握得了他?老奴要替娘娘管束他。可老奴毕竟是内官,若把给太子爷的《遗诏》示天下,让中外皆知,老奴乃受顾命之人,先帝有托,如此,老奴就好替娘娘办事了,免得外廷阿谁高胡子把大权都夺去。”
高拱既悲伤又愤恚,头靠椅背,大口喘气。见张居正向姚旷交代甚么,似有密事,无可何如地摇点头,长叹一声。
内侍径直把高拱扶回内阁,张居正、高仪也跟在身掉队来了。高拱已哭得瘫坐在椅上,勾头喘气着。
高拱刚回到内阁,忽见内里冯保打出一报,内开:
“冯保这个宦官,胆小妄为,欺先皇之既崩,欺东宫之在幼,欺君乱政,岂可容之!”高拱火冒三丈地说。
“甚么?!”尚未从哀思中缓过神儿来的高拱,一拍书案,大声道,“寺人安得受顾命?且此诏太子已然领受,冯保安得取而打报?”
内阁里,高拱闻听皇上驾崩,大呼一声:“皇上啊――”跪地痛哭起来。
张居正、高仪并阁中书办人等,也都跪地抽泣。世人或佯装抽泣,或受高拱哭声的传染,文渊阁里的哭声响成一片。哭了一阵,高仪起家,走到高拱身边:“新郑,不能再哭了,要办事嘞!”
小敛礼毕,太子并皇后、嫔妃各自回宫安息。冯保坐着凳杌,跟在李贵妃的肩舆后,到了翊坤宫。
“咱看高老先生大恸,撑不住了。”孟冲禀报导。
李贵妃一蹙眉,道:“这……公开宣示内官授顾命,恐朝野哗然。”
高拱有力地伸出右臂,左手向袖筒指了指。高仪伸手从袖中取出,展读:
“啊!公然有这句话!”高仪大惊,“寺人顾命?呵呵,寺人,寺人安得顾命!”
“哼哼!”高拱嘲笑一声,以咄咄逼人的目光直视张居正,“怕把老底揭出来?”他又一拍书案,“只要外廷里没有人卖众,与阿谁宦官内声外援,冯保纵有三头六臂,谅他也翻不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