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会员书架
爱看小说 >游戏竞技 >大明首相 > 第三百零六章

第三百零六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高拱顺着本身的思路,持续说:“再比如,宗人府可否实体化?推贤亲王掌之,代皇上办理天下宗室。”

代王头也不抬,懒洋洋地问:“何事?”

“祖制如此,谁敢轻变?”高仪一脸笑容道,“况此何时,偏要议这等事!谨慎被人操纵!”

“新郑!”高仪俄然大声打断高拱,“还是不必说这些了吧!”

张居正有些难堪。当年他上此本,把宗室娇纵列为首弊,实有所指,乃是曾经在少年期间将其祖父虐酒致死的辽王。四年前,辽王被废为庶人,圈禁凤阳高墙,他的仇已报,现在高拱遽然提到,让他颇感局促,只得苦笑道:“宗室事太毒手,不敢思之,思之头疼!”俄然一挑眉毛,“河南宗室为天下之最,周王府禄米却能包管,不知可否为他省鉴戒。”

三位阁臣都清楚,藩王宗室的事,既严峻又毒手,一时又很难找到对策,自百年前宪宗期间起,内阁皆躲避此事,即便出了事,也批交礼部就事论事,息事宁人,不了了之罢了。

代王一摆手:“有劳相国起稿吧!”说着,持续与承奉下棋。

朝廷设宗人府,专门办理皇族宗室事件,初以亲王领之,后以勋戚大臣摄府事,不备官,只卖力把宗室陈情转报礼部罢了。近百年来,历任内阁大佬都对宗室之事讳莫如深。现在,因宗室为禄米殴伤知府,这个困难摆到了高拱面前。

高拱一撇嘴,鼻孔收回“哼”的一声,回身进了朝房。

“新郑啊,宗室的事,不触及为好。”高仪劝道。

“喔?”代王这才抬开端,“报官了吗?”

国制,皇子封亲王;亲王嫡宗子封郡王,诸子授镇国将军,孙辅国将军,曾孙奉国将军,四世孙镇国中尉,五世孙辅国中尉,六世以下奉国中尉。另皇姑曰大长公主,皇姊妹曰长公主,皇女曰公主,婿曰驸马都尉。亲王女曰郡主,郡王女曰县主,孙女曰郡君,曾孙女曰县君,玄孙女曰乡君,婿皆仪宾。藩王皇亲不得干与处所事件,不得私行分开封地,交友处所官员,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可日趋收缩的皇族人丁,越来越成为朝廷沉重承担。隆庆三年,现存的亲王、郡王、将军、中尉总计二万八千四百九十一人,这还不包含皇族中的公主、郡主、县主等女性成员。天下税粮总支出不敷两千五百万石,而各王府的岁禄开支就达九百万石,扶养皇族宗室的开支,成为国度最大开支,超越了全数官吏俸禄的总和。

初夏的一天,交了中午,第十代代朱廷埼正在花圃与王府寺人总管——承奉下棋,几个侍女在旁服侍着。王府长史急仓促走过来,禀报导:“王爷,出事了!”

高拱道:“河南仅亲王就达七府,郡王八十余。亲王以周王为最早,乃太祖第五子。从国初至今,仅周王子孙即达四千余。宗室禄米供应自是一大困难,处所倒是想了些体例。李邦珍巡抚河南时,建言将卒后无子除封的南陵王遗产一半免其解京,留为弥补周王府禄米之用。去岁,敝县知县匡铎擢升兵科给事中,他知与敝县相邻的钧州是原徽王府邸地点,而徽王早在二十年前已因犯警被废,王府群牧所改成钧州千户所,驻军千余,却也无事可干,遂建言将此千户所并入开封宣武卫,密县、新郑原输该千户所纳额粮改解省藩库,充为宗室禄粮。这两例,都是特别景象,不便推行。”他一欠身,俄然进步了调子,“似这般挖东墙补西墙,也不是体例!需谋底子之策!”

“抚台,皇亲殴伤知府当然有罪,但朝廷拖欠皇亲禄米,各宗日子也委实难捱,能不能向朝廷把此事说清楚。”长史与巡抚商讨拟稿事,不由感慨了一句。

午餐后,高拱瞥见高仪正往本身的朝房走,向他招了招手,待高仪近前,笑着问:“南宇,刚才议宗室事,你如何像变了小我似的?”

“虏患、漕运、军政、吏治、钱法、财用,或已有成,或正展开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唯有宗室承担一项。”沉吟很久,高拱终究开口了,“我本想待来岁吏治有成,清丈田亩,再议此事,看来拖下去,终归不是体例。我常警告官员不能躲避冲突,内阁若躲避烦难,岂可榜样百僚!”他看了一眼张居正,“记得叔大初入翰林,给先帝上过论时政疏,所陈弊端有五,第一款就是宗室娇纵,这么多年畴昔了,可曾有思路?”

“相国有所不知,”巡抚道,“山西全省各粮仓,存粮一百五十二万石,而省内皇亲年俸总数倒是二百一十三万石,僧多粥少啊!”

长史道:“博野王府奉国将军朱充焴、广灵王府辅国将军朱充燀等纠集宗室百余人冲进知府衙门,未持红领,要将应分发给各宗的禄米赤手全支,知府不允,奉国将军等竟群凶殴打知府!”

两人感慨一番,同一了口径,各自起稿,一同奏上。

两份文牍同时发交内阁,执笔票拟的张居正一看,脑袋里“轰”地一声,感喟一句,说了声“又是一件恼人的事”,遂把代王的奏本和大同巡抚的参章都读了一遍,高拱、高仪听罢,倶沉吟不语。

“为何?”高拱一瞪眼,不满地问。

“大同巡抚已派兵弹压。”长史道,“各宗乃王爷血亲,王爷有节制之责,出了这等事,当奏报朝廷。”

高拱看着高仪,仿佛不熟谙他似的,又转脸看了看张居正,却见他低头沉吟着,看来这二人是希冀不上了,遂定夺道:“兹事体大,拟旨:著礼部行札天下王府,请其各抒己见,期限报部。我辈也要多方访咨,务必啃下这根硬骨头,立一代章程!”

高仪见高拱眉头舒展,知他也感到难堪,遂道:“新郑,此事批交礼部题覆就是了,自可还是例了之。”

高仪辩驳道:“一旦窜改宗室不得参与士农工商四业的祖制,经商也好、仕进也罢,谁能与之争胜?与其如许,不如保持原状。”

“底子之策?”高仪惊奇地问,“新郑何所指?”

“无妨以周邸为例。”高拱道,“我年青时在开封肄业十余载,加上岳父在周王府做过事,对周邸事略知一二。第一代周王可谓是医学家,所撰《保生余录》、《袖珍方》,被翻刻了不知多少次,如果布衣百姓,凭此也可养家糊口。第二代周王擅书,写有《东书堂帖》行世,也足以养家糊口吧?我的意义是,能不能改改宗室不能参与士农工商四业的端方,让他们尽能够自食其力。”

大同城有一座藩王府邸,大小宫殿二十多座,房屋八百余间,是国中王府中最大的一座,此即代王府。首代代王乃太祖天子第十三子,至隆庆年间,已传十代。

长史,乃进士出身的从四品文官,号称藩王封国的宰相,故代王有此称。长史对朝廷,负有监督藩王之责;对藩王,则掌章奏文书。他领命即到巡抚衙门,查问事体详情。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