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变节不可怕
翻开城门瞥见官军大旗时,王徽心中酸甜苦辣都有,真是百感交集,难以言语。和他一样表情庞大另有知府吴维城,同知贾名杰,知县宋诚等人。
从朝廷官员变成乱臣贼子,这个打击对王徽但是致命的,他再惜命,也不成能刹时转换角色,断念塌地的跟着叛军走,以是在相称长的时候内,王徽固然接管了李九成授予他的登莱布政使一职,但倒是每天窝在家里借酒消愁。这一醉,直到锦州军攻破登州方结束。
以是如何定性宋光兰这小我,实在是有些说不清的,你不能单以事情的大要下结论。据宋光兰本人对大勇说,他是身在曹营心在汉,闻知官军攻打登州,他便当即和投降叛军的原登州府县官员同谋开城内应官军,是以他们是有功的,大大有功,若不是他们,登州恐怕也不会如此轻易就被官军光复。
监军道王徵是个薄命人,这薄命人倒不是说他自幼家贫,寒窗苦读、家有寡母,从小饱受乡邻逼迫甚么的,而是说他运气不好。他的确是运气不好,天启四年科举中第,二甲十一名,按常例他这名次应是进翰林院的,次一点也应当进科道,成果他倒是直接被外放出京当了个知县。
连着求见了三次,宋光兰他们终究如愿以偿见到了大勇,不等他们先开口扣问大勇曾经承诺他们向朝廷上疏证明他们归正功绩时,大勇先说话了,他道:“你们内心如何想,本将都晓得,要说本将不晓得,那必定瞎掰。不过现在本将说甚么,你们心中都不会结壮,总要见到朝廷旨意下来,你们才气放心。以是本将也不想和你们多说甚么,本将只想对你们说一句,叛变不成怕,怕得是不知改过。所谓知错就改,善莫大焉,先前你们走错了一步,这会倒是万不能错了。只要你们将本将叮咛的事情都做到了,本将便把话给你们摞这,朝廷断不会要了你们脑袋。至于你们是否还能在这登莱为官,倒是要看你们本身了。我锦州军中,向来是有功就赏,有过就罚,若你们有功,本将天然会向朝廷请赏;如果有过,那倒是饶无可饶的。尔等都明白了吗?”
有明一代,这内阁学士多是从翰林院出来的,六部重臣也都有翰林院的经历,以是世人说翰林院虽乃清贵衙门,但只要出来,今后总有出头之日,运气够好,将来都是要入阁拜相的。那科道虽说比翰林院差了点,但都察院也好,六部给事中也好,做得好了,常常一封弹章就窜改一小我的运气,名声大了,巡抚巡按都不是痴想,算起来对进士出身的官员也是出人头地的一个捷径。可惜王徽实在是命不好,二甲十一名最后竟然翰林院进不去,科道也出来,六部主事也轮不到,直接给外放出京当知县了,还是放在山东一个劣等县。这对堂堂二甲十一名的王徽而言实在是个好天轰隆了。
也真是难为他们了,要晓得这些个官员在极力筹划大勇交代的差事时,可都对本身的脑袋是否能够保住提心吊胆,便可知他们心中的压力有多大。
〖∷更新快∷无弹窗∷纯笔墨∷〗
王徽这个监军道更是意气风发,本职事情做得是极力极力,盼着有朝一日能够凭着登莱的功劳升任他省布政,尽而再成封疆大吏,如此也算不负十年寒窗之苦,光宗耀祖了。岂料上天和他开了个打趣,正飞黄腾达之时却高山响起惊雷,孔有德兵变了!
宋光兰等人做得也不错,起码,在大勇率部出征莱州这段时候内,登州城中的一应事件都被他们摒挡得有条不紊,还能抽调出一批粮食供应火线,实在被大勇好好夸讲了一番。
事关身家性命,有几人能萧洒的?大勇轻松一句话,这些大人们却不敢真就信了。本来就对大勇那句“贼逆伏法之日,便是尔等重见日月之日”的话思疑,现下见大勇都不大理睬他们,世人更加是心中没底。
为了登州尽快安宁下来,大勇当断则断和宋光兰等降官合作,不但拨了两百人临时作为登州府的差役,还给了他们几万两银子作经费,别的原府县衙门的吏员只要没死的都官复原职,就指着他们将登州这个烂摊子敏捷清算起来,让大勇西征无后顾之忧。
世上总有不甘心的人,但凡是有进取之心的人,都不会安于现有的环境,总想着往上攀爬,让本身日子过得更好些。这王徽便是一个不安份的人。当知县时,他样样做得比同僚好,官声颇佳,吏部的年关考核年年也是上上,省里和府里对他也是颇多赞成,上官们可贵的没有打压这个薄命的进士。就如许,在他的不竭拼搏下,凭着过硬的政绩终是脱了七品官服,先换了六品同知袍服,紧接着又换上了五品的监军道绿袍,成了登莱境内仅次于巡抚孙元化、登莱道宋光兰的三号大员。
登莱巡抚衙门是新设不假,但倒是重镇,系着关外大明军镇的命脉,又提着东江诸岛,对东虏有管束作用,是以虽是只辖两府,但朝廷对它的正视倒是很大的。当初巡抚孙元化说要练军便练军,说要买炮便买炮,说要募兵便募兵,军政大权是一手抓,要粮食,朝廷给;要银子,朝廷给;要人,朝廷也给。一句话,只要孙元化报到朝廷的,朝廷无一不准。如此放权,连带着登莱的官员们也都是跟着显赫起来。
王徽本不想降,他也想杀身成仁,全了本身名节,但是事光临头,那绳索终是套不到脖子上去。再加上宋光兰等人的死力苦劝,王徽还是没过得了心头那坎――咬牙降了。
这一兵变把个登莱高低好梦击得粉碎,辛辛苦苦筹划起来的产业全作了别人嫁衣,除了那些宁死不降的官员外,大多数登莱的官员都在叛军屠刀的恐吓下叛变,摇身一变成了李九成大元帅府节制下的登莱新贵。
比及大勇带着几万叛军回到登州,这些早已被大明吏部除名的官员们任务便更加重了。他们不但要履行大勇将境内百姓集合迁到登州的号令,还要卖力发放施助粮的任务,别的还要统计屯田所需的地盘和东西缺口,并且还要保持城内的治安,隔三差五还要接管大勇的新指令,真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懊悔、惭愧,急于赎罪,是眼下登州城中本来那些官员共同的表情。宋光兰领着一众“大人们”已经不止一主要求见大勇了,但每回都被大勇以公事繁忙推委,只要他们放心办差便可,其他的别想那么多。
这等说辞,大勇天然是不信的,也不会理睬,在他看来,这等说辞和那“墙头草”绝对是有的一比的。但是锦州军交战不足,管理处所倒是不可,且初来乍到,没有帮地头蛇帮着整治还真不可。为了登州的稳定,大勇采纳了权宜之策――和这些降官合作。要不这么办,他只能把部下那些只会杀人的武将们派出去充当民政官,如此,怕登州城中立时就要鸡飞狗跳不得安宁了吧。
《大明狼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