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会员书架
爱看小说 >游戏竞技 >大流寇 > 第二百四十一章 带血的粮

第二百四十一章 带血的粮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除沐阳外,又圈定三到处所为粮站,两处设在运河边桃源县境内,一处设在海州赣榆县境。三个粮站各囤粮五千到一万石不等,并派兵驻守,确保淮军主力进入徐州境内后粮草供应能跟上。

陆四一想也是,他临时还没有精力理顺经济包含金融方面的事,以是让郑标每天只许兑五千两摆布。

而这只是账面上的数据,实际上高邮州客岁征上来的秋粮已经交过,陆四在淮安城搞到的那批漕粮就有一部分是高邮征上来的。

通过“借”这个别例,郑标大抵筹措了三万多石粮食。

各县土贼累计交纳的粮食约有四万余石。

那淮军之前的粮食从那里来的?

三个别例也是对淮安府境淮军实际节制地区的变相“暴征”,但只要淮军能够安身不败,终究对百姓的伤害不会太大。

在大部分百姓目前还没有和淮军融入一体,达不到军民鱼水那种程度的前提下,如何让百姓主动援助淮军。

比如一百斤粮食市场价是400文的话,那一百斤的借粮条只能兑换350文。兑的越多,比例越低。

除了抢得的漕粮外,就是带血的粮。

现在清乡已经扫尾,淮军即将北上,不成能再发兵动众搞甚么清乡,府县处所政权的构架也不是为了横征暴敛,那么如何在夏粮收割前筹措几万乃至十几万石乃至更多的军粮?

就是百姓只要主动插手官府构造的运粮队,支前队,担架队,便能够获得必然的人为,还能够通过积累次数调换赋税的减免。有建功的,乃至还能够获得官府赐与的夸奖。

交换好书。现在存眷 可领现金红包!

同时命直接张榜布告,明白“借粮条”能够全额抵扣赋税,并在官府指定处所与白银、铜钱停止兑换,但是兑换比例要低于市场价。

第三个别例则是“借”。

陆四在晓得郑标叫人向百姓“借粮”后,一开端很不欢畅,随后却让郑标构造人指模刷专门的借单,将借粮人由淮安府衙变成大顺淮扬节度使,使之更加具有官方权威性。

郑标担忧即便兑换比例较市道为低,但如果那些具有借粮条的百姓还是蜂涌前来兑换真金白银,那样还是会让淮军的“硬通货”大量外流,形成没法发放军饷、给为淮军处所政权效力职员发俸禄的局面。

淮安境内分歧扬州,存在必然的无主地盘。地盘的原仆人多数因战乱启事灭亡,是以这些无主地盘也能够拿出来做为夸奖。

陆四给出的是利诱。

明面的账,打一个月就得一州一年的正税,打几个月就得搭尽全部扬州府,以是仗打得越久对淮军就越倒霉,因为,淮军的地盘就这么点。

为了尽能够减少粮道拉长对运输的压力,以及尽能够减少运输途中粮食的耗损,陆四以沐阳城做为存粮基地,如答应以收缩一百里的运输间隔。

这个“借粮”在实际操纵中不免会带有半强迫,一些处所为了完成上面交给的任务,乃至手腕还过激了些,形成了一些不好的影响。

所谓权力和任务对等。

粮草运输这一块,陆四已决定让第二镇的第六旅,也就是他表大爷陈大佐那一旅专门卖力。

以是,有便条拿总比直接被抢的好,并且再坏这便条也能顶税不是。

郑标让大量方才进入大顺官府办职的吏员书办、县村夫员到百姓家打便条“借粮”,说所借之粮能够抵扣本年的夏粮,如果多出的话届时官府能够退回并赐与必然赔偿。

仅夏雄师在兴化清乡就致死多达三万人,兴化数家世代传承的望族被连根拔起,此中不乏在嘉靖年间与严讷、郭朴、袁炜同有“青词宰相”一称的大学士李春芳家(李春芳的孙子李思诚在天启年间为礼部尚书);崇祯十五年任东阁大学士,为内阁次辅的吴甡家。

第一个别例就是由淮安府衙出面向占有泛博乡村的“土贼”征粮。这个征粮是合法的,毕竟这帮“土贼”获得了大顺的承认,并且很多人还被授予了大顺官职。

这些兴化望族被查抄出的金银、铜钱堆积如山,田产粮食更是不计其数。也恰是靠着清乡的服从,淮军才得以稳定生长,并为四镇组建及县乡基层政权构建打下夯实根本。

“保家卫国”这个观点是必然要提出来的,相较“卫国”这一观点,“保家”明显更切近,并且更轻易让百姓懂。

郑标前后筹措了有八万多石军粮,能够包管两个月作战需求,也能顶到夏粮收割。

第二个别例就是拿钱买,从任何路子采办,前后约莫购得一万余石。

郑标使了三个别例。

这个指定处所目前就定在淮安城原漕院衙门,现在这个衙门也是淮军的金库,内里大斗室屋堆积的都是从淮安城中士绅富户查抄的产业。

开端统计,清乡约莫形成了七万人灭亡,此中以原明朝官吏士绅、地主富户为主的反淮权势占了六成。

“同时,你这个淮安府尹也要让百姓们晓得,我们淮军北上打刘泽清不是平贼那么简朴,更是为了庇护淮扬群众的故里。”

说白了,也是没体例。

同时,以郑标为首的淮安府衙也要大力策动境内百姓,比如在交通要道沿线的“土贼”和百姓都要参与运粮,乃至还要组建担架队援助火线。

同时,鉴戒明朝的“捐栗纳监”的体例,答应百姓通过捐粮获得府县乡处所政权的职位;如果不想当“官”,则按照归还粮食多少额定多少利钱。

在获得大顺官职并得以持续保持其对村落“统治”职位好处时,这些“土贼”就得向淮军表示他们的诚意。

但“借粮”总比直接抢粮要更让百姓接管,毕竟前阵明军在淮安境内的所做所为百姓们不是瞎子。

现在才是三月,离本年夏粮收割另有两个多月,扬州各府县包含淮安节制的地盘都没法征粮。

实在也是做个小试点的意义,看看借粮条会对官方经济布局产生甚么影响,以后再在政权安定后加以调剂改进。

清乡的服从。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