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小说
会员书架
爱你小说 >历史军事 >司宫令 > 8.乡宴(中)

8.乡宴(中)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杨盛霖解释:“我们选用上等香榧子,细细研磨后与酱料同煮,以是有此滋味。”

众门客依样咀嚼,顿感满口脂香,肉质细致,那纤柔的薄片经口舌一卷便如雪融去。而那水豆豉咸香中带有酒香,细细一品能辨出茴香、木香、陈皮等味道,但又不尽于此,秘闻厚重,回味悠长。

门客们啧啧赞叹,都说这水豆豉固然家常,但制得极妙,确切为食材增香很多。有人笑问:“此前好菜多有诗词相咏,却不知这水豆豉可也有人作诗赞过?”

厥后这盏酒,贻贝楼上的是东坡豆腐与一名为“素蒸鸭”的菜。

贡生们又接踵赞叹。行完这盏酒,有人按捺不住猎奇,问蒖蒖接下来适珍楼以甚么好菜应对,蒖蒖一哂:“贻贝楼每道菜都很清爽,那么,我们就上一些不如何清爽的吧。”

杨盛霖含笑细说这道菜典故,公然又与士大夫有关:“唐朝翰林学士郑馀庆某次宴请亲朋,当着客人面叮嘱家人:‘煮烂去毛,勿拗折脖颈。’客人听了都觉得他指的是鹅鸭等家禽,等了好久,却没推测仆人奉上来的竟是每人一个蒸葫芦。”

蒖蒖申明:“这水豆豉用的是最好的金华甜酒,经多种香料秘制,又窖藏越冬,丰富香味加上光阴的沉淀,才酿出这醇厚的滋味。与肉片相配,更能抖擞肉味,为其增香。”

蒖蒖摆首:“没有,也不需求。水豆豉是配料,并非首要食材,没有人会想到为它作诗,常日提到它,恐怕最多说一声‘好吃’,或‘香’。它就是沉默的配料,不争不抢,却暖和之极,能与大多数蔬菜及肉类相配,为食材增味……你们必然遇见过如许的人,浅显结壮,平时沉默寡言,却本性仁慈,对统统人都很好,别人有难,必倾力互助,与人合作,从不争功。但因为并无锋芒,貌不惊人,也不会被人特别存眷,你们不会想到为他作诗,最多在想起他时,赞一句:‘好人。’……水豆豉,便如如许的人。”

席间闻者皆笑。杨盛霖又道:“但请勿轻视这蒸葫芦。葫芦瓜皮青而内白,正如廉洁士大夫,一清二白。此瓜可消肿结,可津润肌肤。清蒸之下,瓜肉柔嫩细滑,略带甜味,盛宴当中食之,尤感清爽。传闻都城里贵胄世家,都常食用这素蒸鸭。”

崔县令蹙眉看着那条线,目含疑问:“这是?”

蒖蒖浅笑着以银箸搛起线头,悄悄一提,鱼鳞便离开鱼身,跟着细线被提起,一片片鳞甲在空中闪着贝壳般乌黑的光,串在细线上,如项链普通。

众贡生听了此言似有所动。斯须,有人缓缓抚掌,开口赞道:“妙!水豆豉确切不需求诗词矫饰,女人这一说,尽显其浑厚温良。水豆豉得女人这一知音,也足以欣喜了。”

那道菜是用麻油加花椒煎熟,插手酱油、醋、白糖与白菜、豆芽、水芹同拌,称为“撒拌和菜”。菜先用沸水焯过,再入净水漂着,待要凉拌时再取出,故此光彩翠绿,嫩脆适口,伴着猪肉吃,这家常的味道倒也令宾主尽欢。

“《左传》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自古贤者多斋食,既可明德涤秽,又可净心摄生。传闻现在官家与皇太后亦爱素食,御膳荤腥未几,特别不消猪肉。以是此番我们筹办的炊事,以素食为主,不消红肉,独一一道荤菜,用的也只是鱼肉。”杨盛霖表示世人看东坡豆腐,“东坡先生曾作歌提及豆腐:‘煮豆作乳脂为酥,高烧油烛斟蜜酒。’这道东坡豆腐,便是按照东坡先生传播的秘方所制。”

蒖蒖环顾乍见猪肉有些惊诧的贡生,道:“刚才杨公子说肉食者鄙。但是,子曾经曰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看来连贤人孔夫子都是吃肉的,不但吃肉,还要吃好肉,要吃制法邃密的肉。杨公子还嫌猪肉粗鄙,弃而不消,但是他倍加推许的东坡先生却很喜好猪肉,喜好到特地写了一篇《猪肉颂》:‘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凌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接下来这盏酒,贻贝楼上的看来是此番最首要的菜,一道“莲房鱼包”用了他们此次宴席上独一的肉,别的那道大抵特地与莲鱼主题相配,是莲花、菊花与菱角煮成的汤,杨盛霖先容:“此汤名为‘渔父三鲜’。”

(待续)

那莲房用的是嫩莲蓬,将底部切平,剜去此中莲子,用酒、酱、香料腌新奇的鳜鱼鱼块,再填入莲子留下的孔中,置入甑内蒸熟,取出后以蜜涂莲蓬,光芒更加可喜。

蒖蒖再请世人一顾那盘中猪肉,是净水煮熟的五花肉块切成。蒖蒖搛起一片,只见那长条纤薄,肥瘦肉纹路相间,脂肪处亮泽油润可透光,刀工邃密,盘中每一条都大小宽窄如一,“这肉便是遵循东坡先生所说的体例慢火煮成,由我们适珍楼刀工最好的女弟子切成薄片,置于纸上,那脂肪条纹处可透见字样。”

少顷,两道菜上桌,倒是薄切猪肉片配水豆豉蘸料,以及一盘明显经油盐酱醋凉拌过的杂菜。

那豆腐用葱油煎过,表皮呈淡淡的金黄色,搛破一看,内里洁白细嫩。中间配了一碟褐色的酱,世人蘸酱咀嚼,但觉那酱与众分歧,带有特别的干果香。

这盏酒行过,世人已有七分饱,略有倦色,直到蒖蒖命人呈上适珍楼主菜时,才又正襟端坐,面对那道被银色器皿盛着的菜肴睁大了眼睛。

杨盛霖笑道:“此菜寄意不但如此。此菜我们是向本朝一名进士学来,他曾为此作诗道:‘锦瓣金蓑织几重,问鱼何事得相容。涌身既入莲房去,好度华池独化龙。’鱼化龙,是金榜落款的妙喻。我们贻贝楼以此菜肴献给诸位秀才,也是借此预祝诸位进士落第,平步青云。”

贡生们大喜,纷繁称谢,与杨盛霖相互祝酒,席间觥筹交叉,氛围非常和谐。

世人奖饰这类制法别具匠心。再看那素蒸鸭,发明竟是蒸熟的葫芦瓜。

以银匙取出鱼肉,世人咀嚼之下但觉鱼肉带着莲蓬暗香,一名贡生叹道:“鱼肉带有莲香,尤其清雅,再饮渔父三鲜,便若置身采莲轻舟之上。”

适珍楼此前菜式均用漆器,唯有这道菜用了银器,且有盖覆着遮挡,一时不见菜肴真容。

蒖蒖见世人皆寂静以待,才缓缓揭开银盖。此中蒸汽氤氲,在世人凝睇中逐步飘去,暴露银盘中的配角:蒸鲥鱼。

蒖蒖再将肉片置于碟中以箸搛成花形,探入水豆豉碟中一蘸,让液汁如蜜普通沿着花瓣外沿浸入花心。

蒖蒖一看,发明说话者是此前提苏易简诗助她的士子,遂含笑一揖。贡生们随后也拥戴士子所言,对蒖蒖多有赞誉,再食那道凉拌合菜,也没有诘问诗词典故。

那鲥鱼被从腹部处剖开,惟脊背处相连,铺在银盘中呈两片对称状,蒸过的鳞甲微卷,似半透明细刨花,自鱼身上浮起,细看之下可发明片片鳞甲之间有一条细线相连。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