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小说
会员书架
爱你小说 >都市娱乐 >诺亚的旅途 > 第四十六章 奔跑吧!质子!(4)

第四十六章 奔跑吧!质子!(4)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这两颗质子,来源于希尔伯特的骨灰。

然后,又是一场宇宙大爆炸演变的模型过程。

正如一句话,细心想想,设备上不砸钱你能够变得更强吗?

接下来一个月的时候,都是诺亚再不竭反复粒子加快实验的过程。

从发射器中射出的质子在初始阶段就被加快到光速的99.99%,接下来数亿千米的加快过程,只是为了不竭地缩小最后那0.01%的光速,质子很快颠末端第一级加快器,奔向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直到相撞的绝顶!

23世纪前的地球文明为了包管质子相撞和持续观察,再加上技术与本钱题目,通例下这类尝试普通是加快具有大量质子的两条质子束停止对撞,但那加快的就不再是单个质子,一样的能量,加快一条质子束和单个质子,哪个能达到的速率更高,天然不消多说,并且为了解除相撞征象相互的滋扰,单个质子相撞尝试成为了后代的支流。

这就是环恒星的庞大加快轨道能够带来的上风,有足足18分钟的时候,数千万次加快过程,远远不是本来地球上那不到十秒就会完成的对撞尝试能够对比的,试想一下,30万台重元素聚变发动机在18分钟内输出的能量全数集合在两颗质子上,它们的最后相撞时的能级到底会达到甚么程度!?

一周后,四个部件大抵对接完成,一个非常完美的圆环绕了整颗格利泽581恒星,但诺亚晓得,看似完美的圆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偏差,接口的微调事情一向没有停下来。

诺亚将不竭地堆集数据,不竭的完美本身摹拟的演变过程,从中找到本身还未发明的新的定理,使本身的科技树变得更加枝繁叶茂。

“第二次粒子相撞尝试,开端。”

反物质科技………这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科技,它代表着物质能量的完整操纵,真正意义上超出了核聚变,现有实际下绝对至高的能量获得体例……

“cf部件对接完成,对接口偏差扫描开端……扫描结束,偏差4.77米,微调开端。――诺亚陈述。”

初略来看会把它下分到光子的范围,但在千次实验中,诺亚还是胜利的将这一种新型粒子分离了出来。

统统都筹办好后,诺亚驾驶飞船带着两颗贵重的质子,来到了超巨型粒子对撞机的主控机房中。

整整一个月后,诺亚终究将偏差缩小到微米级范围,在如此庞大的环恒星粒子加快器下,微米级的偏差已经不会再对诺亚形成影响了。

“c部件,位置偏离黄道面,上调340千米。――诺亚陈述。”

值得一提的是,对撞尝试中也产生了一些风趣的征象,有一些质量被缔造出来了,诺亚投入的仅仅只是两颗质子的质量,但在相撞以后出世的质量,超出了两颗质子所具有的质量,意义是假定两颗质子的质量为2,相撞后残骸的总质量达到了2.01……

粒子对撞机,不管制造很多么庞大,但它毕竟是一个极其紧密的仪器,诺亚不能能够影响尝试成果的偏差存在。

因为它具有的质量实在是太小了,在它吞噬四周的物质之前,霍金辐射就完整将它耗尽了。

仅仅是如许的对接事情,就占用了诺亚大部分的计算力,因为诺亚需求不断得参考四颗恒星的位置来计算出对接部件的三维坐标,并且要操控飞船停止切确到毫米的拖引,还要不竭反应信息给各个部件上漫衍的上万台机器人点窜对接部件的数据参数。

重视,这里仅仅是通例加快,并不是冲量引擎给飞船带来的能够点窜相对论性子量的加快,因为极高的速率,两颗质子的质量也在开端飙升,相对论效应在粒子加快轨道上已经呈现了,这两颗质子的时候流速,现在已经在别的一个时候轴上了。

30万台聚变发动机的最后一把力,两颗无穷靠近于光速的质子在粒子加快轨道上的某一点轰然相撞!

30万台重元素聚变发动机的全功率运作会输出多大的能量?这已经支撑得起10颗地球的行星策动体系普通事情,但这一次鞭策的并不是行星,仅仅是两颗藐小到顶点的质子。

据诺亚为数未几的感性思虑以为,这是怀想这位老者最好的体例,希尔伯特生前没能参与这场巨大的尝试,但他身后,他存在过的陈迹也会和这两颗质子带来的科学启迪一起,一向伴跟着文明的进步。

只要人类没有发明从虚空中获得能量的体例,正反物质的耗费反应就将是绝对没法被超出的能量获得体例。

为了将全部格利泽581行星坐标轴化,诺亚借用了太阳系的太阳,小熊座的北极星,天蝎座的心宿二,以及大犬座的天狼星这四颗恒星的位置为参考点,以星星的轨迹,构建出一个包含了全部格利泽581星系的三维坐标系!

两颗质子以无穷靠近于光速的速率在环恒星加快轨道上疾走着,轨道全数长度为3亿3千万千米,即便是光速,也需求大抵18分钟的时候才气跑完整程,而这18分钟的时候,就是质子不竭地缩小最后与光速的那一丝纤细的不同,将纤细的不同缩小到更纤细,再纤细,无穷地收缩最后的一丝差异……

自这场尝试以后,地球文明,将再度迎来奔腾的时候。

这一次尝试的胜利带给了诺亚高度的自傲,诺亚再度投放了两颗质子。

有人猜想,光速相撞就会是宇宙大爆炸,那这个尝试,就是为了无穷靠近于宇宙大爆炸!

但让诺亚感到有点无语的是,在上千次的尝试中,固然不说每一次都会观察到希格斯玻色子,但九成九的尝试中都能观察到,诺亚乃至已经记录下几十种分歧质量的希格斯玻色子,在地球文明摸索了一个世纪才胜利观察到的存在,到了本身这里竟然就变得如许轻松,公然设备好统统就都简朴了起来了吗……

这一刻,两颗质子相撞点的能级,超出了彗星撞月球,超出了超新星发作,超出了诺亚和人类以往所认知的统统!

“e部件,阔别预定轨道,向前拖拽1000千米。――诺亚陈述。”

在上千次实验中,诺亚多次观察到了一种粒子,它的自旋为零,没有电荷,非常不稳定,出世的一刹时就会衰变消逝,诺亚晓得,这是希格斯玻色子,俗称上帝粒子,是标准模型预言的61种根基粒子中最后发明的一种,它的发明是微观物理中的里程碑。

一个非常小巧的格利泽581星系全景模型图呈现在诺亚的面前,六颗行星像是绿豆普通咕噜噜的自转,本来伟岸非常的恒星,现在变成一颗棒球的大小,四根细线飘浮在棒球恒星的身边,诺亚的事情,就是将这四根细线连接成一个环绕恒星的圆……

漫衍在粒子对撞机上的近30万台重元素聚变发动机同时事情了起来,它们输出的能量只要一个目标,加快这两颗被发射到粒子加快轨道中的质子。

时候畴昔得很快,希尔伯特去世后又畴昔了五年,在四颗行星的同步轨道上制作的粒子对撞机部件,终究全数完工。

但诺亚晓得,本身目前的文明程度还不到打仗反物质科技的时候,或许当本身超出卡拉文明,到达I型文明顶点时,才会有资格开端反物质科技的生长……不过此次尝试的目标,既不是反物质也不是希格斯玻色子,在上千次的尝试中,别的一种人类文明中未收录的新型粒子被诺亚所观察到了。

希尔伯特想要参与这个尝试,而他的信心被诺亚所承认,固然他已经死了,但诺亚还是筹算满足他最后的欲望。

飞船拖拽着四个部件来到了它们的既定轨道,诺亚面前的四根细线缓缓活动,以四方姿势围住了整颗恒星。

诺亚微微松了一口气,引力子的发明,将成为完整突破诺亚跨入引力范畴的最后一道门槛的契机,引力无疑是一个非常具有计谋代价的范畴,引力兵器,飞船斥力场,反重力悬浮………

在相撞后一飞秒的时候内,一场宇宙大爆炸的演变模型在诺亚眼底下停止完成,无数根基粒子从中出世,无数物理规律在这一刻成型,一个影响范围比原子核还要藐小的小型黑洞在相撞点出世,但立即就消逝掉了。

接下来,就是对接事情了。

“环格利泽581恒星超巨型粒子对撞机,开端停止第一次对撞尝试!”

四个对撞机圆弧部件耗损了诺亚近9000万吨的物质,将本来的储备一下子就花去了大半,固然恒星系的资本丰茂非常,还是让诺亚感到很心疼。

统统筹办事情伏贴,诺亚将两颗质子投放到了粒子发射器中,下达了指令。

“f部件,展开开端,与c部件预对接开端。――诺亚陈述。”

试想一下,在空旷的太空中,上亿千米外伸出了两个圆弧接口,要在近亿千米外的悠远间隔下完成完美对接,这和在月球上用枪对准地球上的一只蚊子没有甚么辨别……

四段衔接结束后,就只剩下一些布局加固,设备调试,线路铺设之类的事情了,在诺亚已经迫不及待停止人类有史以来最为绚丽的粒子对撞尝试的表情下,事情被敏捷地推动着,终究在一个月后,完成了这台超巨型粒子对撞机!

它的自旋为2,但没有质量,不带电荷,属于玻色子的一种。

在相撞的那一刻,那一飞秒的演变过程所包含的信息量,便能够超出人类文明无数年来的沉淀,但能被诺亚所观察到和记录下来的,也仅仅是此中的很小一部分,另有更多的征象超出了现有观察手腕所能捕获到的极限,它们有能够在其他的维度中产生,也能够超出了物质层面而是宇宙法则的演变,但就是这很小一部分,也将成为诺亚搭建新世纪文明高塔的基石。

诺亚晓得,质能转换过程产生了,多余的那0.01,本来是30万台聚变发动机输入到两颗质子上的能量,在相撞的那一刻,因为极高的能级,一部分能量被转换成了质量,在那一刻,诺亚同时制造出了正物质与反物质,但很快都相互耗费了,只留下没有参与耗费反应的残骸,成为了这多余的0.01。

完整合适人类所预言的【引力子】模型。

“d部件,位置牢固,方位变动,侧旋11度。――诺亚陈述。”

诺亚晓得,这一次文明在实际层面的大冲破,将会铺平诺亚到达I型文明顶点的门路。

这类新型粒子以光速传播,相互之间很轻易产生感化,深切研讨后,发明这是一种具有双层布局的粒子,具有核心和外壳两部分构成,外壳电荷为负,中间电荷为正,团体呈电中性,但当到了微观层面,靠近的粒子会因为外壳同带负电而难以稳定,当相隔较远时这类架空被突破,光速传播的粒子将在两个物体间不竭互换……

每一个部件都稀有十艘大型飞船与上百艘小型飞船与运输机牵引,将它们带离了各个行星的同步轨道或拉格朗日点,来到了预先设定好的格利泽581恒星环绕轨道。

四个圆弧部件,每个占四分之一,对接成一个完整的圆,听起来仿佛很简朴,当如果每一个部件的长度都有8000万千米以上,这个圆的周长在3.3亿千米以上,还会很简朴吗?

四根细线开端逐步变成完美的四分之一圆弧,此中两根细线的一头,逐步衔接在了一起。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