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小说
会员书架
爱你小说 >玄幻奇幻 >九白纹章 > 第二章 第一回 薄衣初试 绿蚁初尝

第二章 第一回 薄衣初试 绿蚁初尝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张君宝但觉六合茫茫,竟无所适从。在师父的火化堆前呆立了半日,撕下一块布衫,将郭襄留给本身的一只金丝镯儿裹好,放在贴身的怀里。回想郭襄叮咛本身,拿着这只镯儿去襄阳找她的父母,心底生出一丝暖意。倒不是因为有个去处欢畅,只因本身独一师父一个亲人,自记事起便跟从师父,未离半步,天下之大,竟再无一名亲人。而郭襄这般体贴本身,常常念及,便如沐东风,如亲人普通。张君宝抬眼旁观四周,切盼着郭襄能呈现在面前,心中默想再叫她一声“大姐姐”也是好的。

张君宝呆坐半日,脱下外衫铺在地上,将师父的骨灰划捧到衣衫上,包起裹成一团,置在怀间,又挑起师父所留的那对大铁桶,摇摇摆晃地徐行而行。荒山野岭之间,一个瘦骨棱棱的少年黯然南下,说不尽的孤傲孤单。

何堪长夜,明月空伤。

傍晚院落,凄凄惶惑。

这少年名叫张君宝,前日里还在少林寺藏经阁里烹茶扫地,念诵经文。本日里却在这荒山当中,转转情伤,凄凄惶惑。这两句词也不是他看书看来的,寺中的藏经阁中册本甚多,总总林林,琳琅满目,却满是梵学典范,无有这凄婉萧索之书。教会他这两句词的人刚走,她姓郭名襄,乃是一代大侠郭靖和前任丐帮帮主黄蓉的小女儿。

念到最后,声音渐隐,但“天与秋光,转转情伤。傍晚院落,凄凄惶惑。”这四句却被张君宝听在耳里,记在内心。本来糊口安闲,顷须间,师父圆寂,本身无家可归,还遭少林寺僧们缉捕,当真是凄凄惶惑。随不由地冷静念叨着这四句词。

李清照年青时候读了《读复兴颂碑》诗句后,当即写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和诗《浯溪复兴颂诗和张文潜》 两首。此诗笔势纵横、评断荣枯,借讽刺唐明皇,警告宋朝统治者“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一个初涉世事的少女,对国度社稷能表达出如此深切的存眷和忧愁,当奇女子也。

很久,张君宝起家,环顾四周,见前面山势更陡,前面郁郁葱葱,再往上看云绕雾锁,约见一笔峰模糊,本来此处势已不低,林子更密,周间不乏有合抱之木。忽见丈余远处有几块碎石,上以下举,似如台阶,走近了发明是一条荒废的小径。四周草木富强,不走近细看原也不轻易发明,碎石混乱铺设,高低间距颇远,却也能垫脚。

张君宝想到师父觉远,不免又满心凄凄,自小就与师父在藏经阁担水泼地,拭垢除尘,闲来诵经礼佛,糊口甚是安闲。虽未剃度,不需每日去禅堂做功课,但闲时总爱听师父诵经讲禅。同在藏经阁虽另有其他几个师兄,似师父独对本身喜爱有加,每天诵经需求指导我一二。张君宝一念至此,不由得愣住脚步,转头向觉远圆寂的方向噙泪叩首。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

然靖康之役,天下大变。李清照也从北往南,一起展转,凄苦无常。尝尽了酸甜苦辣,观遍了世态炎凉,才有了开篇之词。

傍晚院落,凄凄惶惑。

张君宝见其间荒凉了一座大寺院,倒也没觉对劲外,踏步从断墙处进了寺院。寺院内杂草丛生,已至腰胸之间。张君宝用铁桶挡在身前,绕寺内大殿转了一周,发明这大殿虽破,殿顶坍塌,但神龛上面却也是个不错的容身之所。目睹天气向晚,不现在晚就在此过夜了。

这两句短词摘自一首《行香子》的词,乃是一百多年前的一名大才女李清照所作。

郭襄久久深思,却如何也想不通觉远禅师内功如此深厚,为甚么一袭驰驱竟致散功圆寂。目睹已过中午,林中只剩下本身和张君宝两人。此时的张君宝已非三年前在华山之巅时那么肥大,尚比本身高出半个脑袋,孤男寡女独处老是不好,便叮咛张君宝去襄阳投奔本身父母如此,本身便仓促拜别。郭襄回身拜别时,便念了这首李清照的《行香子》,词曰:

薄衣初试,绿蚁初尝。

十几日前,郭襄来到少林寺,本想向寺内高僧一访杨过的下落,却偶遇昆仑三圣何足道来少林寺挑衅,惹出一番事来……

张君宝不敢走通衢,只在这密林里盘岖而行,翻过一座小丘,山势更加崎岖。这双铁桶巨大,加上山势峻峭,杂树乱生,行至林密处,铁桶前磕后碰好不安闲。

张君宝行了一阵,心中默想:“如此赶路只怕还未到襄阳,就已经被少林寺的徒弟们追上了。铁桶惹眼,岂不是给他们留下本身行动的暗号?固然无色师叔成心放过於我,指引达摩堂弟子向东追随,但他们久寻不着,必来这边寻,我若还是担这铁桶赶路,岂不是自投坎阱?可这铁桶倒是师父的独一遗物了,若要丢弃倒是千万不成的。不如找处所将其妥当保存起来,将来有了容身之所,再将这双铁桶取走。”

酒醒时,旧事愁肠。

郭襄家学渊源,诗词琴赋,奇门遁甲,无所不通。但她生性乖张,不尊俗理,更鉴戒了其外公的名号,自称小东邪。三年前,神雕大侠杨过给郭襄过了一个前所未有,无与伦比的十六岁生日,这小东邪便对其倾慕不已。

忙活了半日,日已偏西,张君宝腹内咕咕作响,寻遍寺院表里也没找到能吃的东西,连口洁净的水也没有寻到,便回到大殿内的神龛之下,胡乱铺垫了些杂草,倒头而睡。

张君宝拾径而上倒不吃力,行了约二三里远到了山顶,见一堵破败的围墙,绕到围墙前面,本来是一座荒凉的寺院。这寺院的庙门塌了大半,细心辨认门匾,倒是“南斗寺”三字,本来本身从小径上来之处恰是这南斗寺的后山。

张君宝主张盘算,去寺院的柴房、偏殿内找来几件铁器,来到寺院的后山,选了处土质坚固之地,掘挖出一个大坑来。再将铁桶拎来,细看这铁桶通体乌黑,长年担水却无锈迹班驳,想必是铁质分歧平常,心想“如此甚好,埋在此处也就不消担忧铁桶被锈蚀了。”张君宝将铁桶置於坑内,又将师父的骨灰放在桶内,连同扁担一并埋好了,然后网罗数抱杂草枯枝,细加袒护。

探金英,知近重阳。

时下蒙宋开战近三十年,此地已是烽火过处,但见断壁残垣,倒不敷为奇。想三年前跟师父第一次下山,虽没有看到经籍里写的赤地千里、哀鸿遍野,但也见百姓流浪失所,食不充饥,衣不蔽体,病无所医。

襄阳一战,蒙古的大汗蒙哥被神雕大侠杨过掷石击死,宋人群情奋发,人们驰驱相告,视神雕大侠若神人焉。这小东邪更是对神雕大侠有种说不出的情素,三年来四周游逛只想探听一些神雕大侠的动静,无法不随人愿,竟无半面之缘。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

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一百多年后,南宋理宗天子景定三年的一个春季,距少林寺百余里的一座荒山当中,一名十五六岁的少年也兀自念叨着这四句词:“天与秋光,转转情伤。……傍晚院落,凄凄惶惑。……”。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