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小说
会员书架
爱你小说 >都市娱乐 >金刚经 >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译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统统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如来:

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讲人身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须菩提!你以为如何?当年佛陀在然灯佛那边,有没有获得一种法叫做无上正等正觉的?」

这三周的说法体例,偶然连用,如《法华经》便是;偶然是两番嘱累,像《金刚经》。嘉祥大师曾指出,本经的初番问答是般若道,次番问答为便利道。般若道是体,便利道是因,二者相辅相成,体用不二。

「须菩提!菩萨也该当明白这些事理,如果作是说:『我当灭度无量的众生。』他就不是菩萨。为甚么呢?须菩提!实际上没有一个法名为菩萨,如果有当度众生的设法时,就有人我的妄执,能度所度的对待,以是我说统统诸法,都没有我、没有人、没有众生、没有寿者等四法的别离。

「须菩提!如果菩萨作是说:『我当寂静佛土。』就不能名为菩萨,因为落入凡夫的我见法执。为甚么呢?佛陀说的,寂静佛土,并不是有一实在的佛土可寂静,只是为了引度众生,修福积慧,涤除内心的情念妄执,而化名寂静佛土。

【注释】

释迦牟尼: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即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故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如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而中,无实无虚。

「须菩提!所说统统法,只是就随顺世谛事相而言,就空寂性体的态度,统统万事万物,都不是实在的,以此显发的事相,而立各种化名。

诸佛预知弟子某世证果,及其国土、名号,而予以记别。

「为甚么呢?所谓如来,就是统统诸法体性空寂,绝对的划一,超出统统差别的固执。佛陀已证入此理,是以才名为如来。如果有人说,我得了『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实际上并没有一种法,叫做佛获得无上正等正觉,只是为了令众生了然修行的趣向,便利设有无上正等正觉的化名。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即不名菩萨。何故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统统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寂静佛土:』是不名菩萨。何故故?如来讲寂静佛土者,即非寂静,是名寂静。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讲名真是菩萨。

无我法:

授记:

「须菩提!我所得无上正等正觉,是真假不一,不能执为实有所得,也不能执为空无,因为统统诸法万象,无一不是今后空寂性体所闪现的,以是,如来讲统统诸法都是佛法。

*至第十六分为止,须菩提对于「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的事理,已然了悟于心,但唯恐诸弟子们粗尘已遣,细惑难去。是以,此分以下,再次启请佛陀毕竟「住」、「降」之意,以去微细无明。以是,佛陀亦以己身上事示之,使知人空法空,究竟无我之妙理。

「须菩提!比方人身长大。」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人、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是故如来讲,统统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统统法者,即非统统法,是故名统统法。

「须菩提!如果菩萨通达无我的真谛,那么,如来讲他是真正的菩萨。

须菩提答复道:「佛陀!您说过:『这高大结实的人身,毕竟是个无常子虚的形相,缘聚则成,缘尽则灭,以是不是大身,只是化名大身罢了。』法身无相,又那里有大小形状呢?」

佛告须菩提:「善男人、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统统众生,灭度一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故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以是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如,是稳定的、寂静的法身;来,是随缘的、窜改的应身。应身纵有千百个,法身仍然是本来的那一个。

这时候,须菩提向佛陀叨教道:「佛陀!善男人、善女人,已经发心求无上正等正觉,应当如何保持那颗菩提心?如何降伏那妄图动念的心?」

为娑婆天下教主之佛名号。释迦,为其种族姓;牟尼,是能寂、能仁之义。

便是「人无我」、「法无我」的二无我,亦名二空。「我」是妄情所执的实体,而此实体,人法都无,毕竟空寂。人无我:报酬五蕴假合,因业流转,没有平生稳定的实体。法无我:非论佛法、世法,皆为依缘假立,对待而有,没有独立存在的实体。

佛陀听完须菩提必定的答覆后,高兴地说道:「很好!须菩提!实际上,我并没有获得一种法叫做无上正等正觉的。须菩提!如果我有获得一种法叫做无上正等正觉,然灯佛就不会为我授记说:『你在来世,必然作佛,名释迦牟尼。』正因为没有所谓的无上正等正觉之法可得,以是然灯佛才为我授记:你在来世,必然作佛,名叫释迦牟尼。

【原文】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答复道:「没有的,佛陀!依我听闻佛陀所讲的意义,我晓得佛陀在然灯佛那边,只是了悟诸法空相,以是没有获得一种法叫做无上正等正觉的。」

*此处可从两个层次来讲:(一)自菩萨而言,如果菩萨存着我灭度统统众生的心念,那么就是落于人、我分别的圈套里,有了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的不同心,这一念生起,便「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不时都起别离念、到处都见别离相,有念有相,灭度时,那边还能不别离卵生、胎生、有色、无色的统统众生呢?既然不能划一灭度统统众生,当初所发的菩提心也等因而空谈了,如何还能称得上是大慈大悲的菩萨呢?以是,佛陀说:「即非菩萨。」(二)自众生而言,度众生乃是在度自性众生。在前面第二十一分里,佛陀开示了众生者,「彼非众生」的看法。为甚么彼非众生呢?溥畹大师说:「真如界内,绝生佛之化名,划一性中,无自他之形相。」在真如以内,众生与佛是划一不二的,所差别的处所,是在「佛乃已度之众生,众生即在迷之诸佛」。以是,固然灭度统统众生,究竟上无众生可度,因为众生本自具足真如法性的原因。菩萨只不过是示现众生本身本有的,令他悟解本知本觉罢了。

佛陀说法,有所谓的「三周说法」:第一法说周,就是把经文的真谛说出来,是为上根利智的人说;第二比方周,是适应根性比较钝的众生,用各种比方再次推衍真谛;第三人缘周,用人原因事将义理做更进一步的论述,使听经的众生了彻明白。

佛陀体味须菩提再次启请的深意,浅笑点头以后,以无上慈和的声音说道:「善男人、善女人如果已经发心求无上正等正觉,该当如是发心:我应当建议无上清淨心,使众生灭除统统烦恼,达到涅槃的境地,如此灭度统统众生,但不以为有一个众生是因我而灭度的。为甚么呢?须菩提!如果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称别离,那么,他就不是菩萨。为甚么呢?须菩提!实际上,并没有一种法名为发心求无上正等正觉的。

「须菩提!比方人身长大。」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